•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定西漳县13个乡镇创办“互助幸福院”“爱心食堂”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30日 17:0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31日电 (汪泽福)中午时分,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铁钩村的爱心食堂飘出阵阵香味,78岁的张大爷端着热气腾腾的面条感慨道:“以前一个人做饭总对付,现在每天花两块钱就能吃热乎饭。”

  2025年,漳县持续推进普惠性民生建设,重点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提质、社会救助精准扩面、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等工程,用更实的举措让“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从承诺变成常态。

  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漳县立足农村留守老人实际需求,创新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助餐服务模式。通过盘活闲置村址、校舍等资源,全县13个乡镇已全覆盖创办互助幸福院、爱心食堂24个。

  走进大草滩镇新联村互助幸福院,二十多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用餐,75岁的夏明生老人指着墙上的菜单说:“周一吃烩菜,周三有包子,食堂还种着‘爱心菜园’,菜价便宜又新鲜。”

  据大草滩镇副镇长巩小兵介绍,幸福院通过“六个一点”筹资机制降低运营成本,“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企业让一点,再加上社会捐赠和个人出一点,每天花2块钱就能管两顿饭,老人们都乐意来。”

  基层治理创新让乡村社区更有活力。漳县以社区“微项目”撬动民生“大治理”,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单位接单”模式,实施“银龄课堂”“爱心接送”等16个民生项目。在武阳镇城东社区的“银龄课堂”上,十多位老人正跟着志愿者学习用智能手机视频通话,68岁的王秀琴展示刚学会的操作:“现在能随时跟外地的孙子视频了,社区这课很及时!”

  与此同时,红白理事会的推广让婚丧陋习逐渐改变。四族镇骆家沟村村民李建军算过一笔账:“以前办丧事要花4万多,现在按村规民约一碗烩菜就办事,能省两万多元。”目前,全县135个村已全部建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自治组织,实现网格化精准治理,服务延伸到每家每户。(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