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玉门:“铁脚板”踏遍民生路 让“救命钱”跑在困难前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4日 14:23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4日电 (韩璇 韩瑞)每月入户访民情,精准施策解民忧。玉门市以“铁脚板”丈量民生冷暖,用“组合拳”兜牢保障底线——通过低保提标扩面、特困温情守护、临时救助提速、困难摸排织网、结对爱心帮扶、政策宣讲到家等系列举措,将党和政府的温暖精准送达每一位困难群众心坎上,绘就了一幅饱含民生温度的兜底保障暖心画卷。

  “谢谢你们,你们的帮助太及时了!”近日,在玉门新市区街道,患有尿毒症的小潘接过救助金,言语中满是感激。民政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其生活困难,第一时间将其纳入低保。今年初,小潘进行肾移植手术需承担高额费用,工作人员迅速跟进,为其家庭提供了急难型临时救助,解了燃眉之急。

  对小潘的及时救助,正是玉门市“主动发现+快速响应”机制的生动体现。该机制聚焦低保、特困、孤残等重点群体,对因病、因灾、因学等突发困难力求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通过畅通“先行救助、后置审批”通道,并授权基层使用临时备用金实施小额救助,玉门市确保“救命钱”跑在困难前面。今年以来,全市已实施临时救助659户1321人,发放救助金288.8万元,切实做到“应救尽救”。

  在距离玉门市区四十公里外的赤金镇铁人村,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万丽娟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结对帮扶对象朱爷爷家中。“这个家庭只有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孙子在镇上读初中,周末才能回家。”万丽娟介绍说。于是万丽娟定期走访,及时了解生活所需,力所能及提供帮助,并积极协调落实医疗、教育等社会救助之外的政策帮扶。在她的持续关怀和各方共同努力下,祖孙俩的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家庭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持续增强。

  万丽娟的故事是玉门市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的缩影。目前,全市1201名党员干部与1260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开展联系交流4222次、走访探视2002次。干部们自筹关爱资金19.88万元,协助解决实际困难355个、落实惠民政策652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民忧,让困难群众真切感受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

  玉门市深知,“看不见的困难,更要主动找到”。为此,该市升级“大数据+铁脚板”摸排模式,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动主动发现网络。网格员、救助协理员、志愿者和民政干部的常态化走访,和医保、乡村振兴、公安、住建等部门共享的大数据进行动态比对、精准筛查。今年以来,已完成协查信息7批次1484人次,比对全域数据5000余条,成功将乡村振兴部门推送的128户483名监测对象纳入保障范围;同时,全面落实“单人户”施保政策,将农村低保边缘家庭中的712名重病、重残人员按单人户纳入低保,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一个不落。

  一座城市的温度,体现在对最困难群体最细致的关怀里。玉门市以主动发现的敏锐、快速响应的效率、精准施策的力度和结对帮扶的温度,在刚性制度中融入柔性关怀,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让兜底保障的阳光,照亮每一个需要温暖的角落。(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