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5日电 (尹彩虹)面对持续强降雨天气,兰州市西固区迅速响应,加强协同联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屏障。同时,构建“1231”防汛标准化措施体系(一包保、两机制、三清单、一预案),通过明确责任分工、强化风险研判、压实防汛任务,在8月3-4日强降雨天气过程中实现安全平稳应对,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包保”织密责任网络
西固区依托已运行5年的防汛“包保责任”及“三级包抓”机制,构建起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目前,已明确重要河流、中小型水库塘坝、小型河流、城市防洪等各类防汛责任人共131名,防汛“三级”包抓责任体系中,区级、乡级、村级责任人分别为11名、113名、492名,实现防汛责任定岗到人、精准落地。结合甘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气象预警1263”工作措施,在基层防汛“包保责任机制”基础上深化“631”预警工作,已实现92个村(社区)、1952户、3852人的包保全覆盖,确保预警信息无死角传递。
“两机制”强化防控效能
“两机制”,即“三查机制”与“应急响应机制”,形成全流程防控闭环。“三查机制”突出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末核查的连贯性。此次强降雨前,排查并转移涉水涉沟施工工地4处18人、地质灾害隐患点涉险群众4处25人;降雨过程中,下沉包抓干部201名,出动巡查人员319名、抢险人员69名,动态掌控汛情变化。根据“应急响应机制”要求,8月3日18时启动《西固区防汛抗洪Ⅳ级应急响应》,全区各乡镇街道、重点部门干部全员到岗值守,筑牢一线防御阵地。
“三清单”夯实应对基础
“三清单”,即任务职责清单、隐患整改清单、物资队伍清单,为防汛工作提供标准化指引。任务职责清单:作为各单位防汛“指南针”,贯穿工作全过程,明确责任分工与风险应对任务。隐患整改清单:坚持雨前、汛前整改原则,此次强降雨前已整改问题隐患9处,从源头消除风险。物资队伍清单:储备9大类、3.2万件套应急救援物资,降雨前提前在各隐患点预置防汛物资;组建30支救援队伍共1255人,确保应急处置快速高效。
“一预案”提升处置能力
“一预案”通过预案完善与实战演练,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街道结合实际完善乡、村两级防汛应急预案,明确弱势群体“包保”帮扶措施,确保预警、疏散“不落一户一人”。针对“临水临崖、临山临河、山洪沟道、地质灾害”等重点隐患区域,指导村(社区)开展避险演练80余场次,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通过“1231”体系的高效运转,西固区在本轮强降雨中实现了科学防控、精准应对,为安全度汛提供了坚实保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