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粮袋子”保驾护航
作者:丁凯娟
为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水源镇积极引导群众抓好粮食生产,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托管主体,稳面积、提产能,有力保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农机轰鸣取代了往日人声,新时代的丰收图景正在水源镇徐徐展开,为全镇2.9万亩小麦的收割保驾护航。
七月的水源镇,金色麦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麦穗垂首摇曳。田野间,收割机、打捆机、运输车等各式农机穿梭不停,轰鸣声与麦粒坠仓的簌簌声交织成一首丰收交响曲。胜利村的村民站在田埂上,望着自家正在机械化收割的麦田,黝黑的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以前这时候,全家老小都得下地忙活半个月。现在有了社会化服务,不仅省了钱,更省了心。”
水源镇加大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力度,共遴选社会化服务组织4家,聚焦小麦等粮食作物,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8107亩。其中,汪家墩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最早响应这一政策的组织之一。合作社负责人汪振平介绍:“我们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已经四年了,现有各类农业机械20多台,主要为农户提供防、收、秸秆处理等环节的托管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质增效,离不开科技支撑,各合作社大力引进智能化、高性能农机设备,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四家合作社可调配农机总共有49台,其中,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采用了先进的收割和脱粒技术 可将小麦收割损失率降低至2%以下,相比传统收割机降低了1.5个百分点,不仅给小农户带来便利,也为粮食丰收丰产提供了装备支撑。
水源镇统筹安排社会化服务力量,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确保全镇夏收有序开展。水源镇将持续向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力,推动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式发展,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