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6日电 近年来,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以县综治中心为枢纽,整合司法、行政、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近期,该中心通过联动调解连续化解多起疑难纠纷,展现了基层治理的“舟曲模式”。
联动调解:事故赔偿纠纷止戈于诉前
2025年5月,一起挖掘机侧翻致人身亡的悲剧引发赔偿纠纷。双方因责任划分僵持不下,矛盾一度激化。舟曲县综治中心启动“1+3+N”联动机制:由综治中心统筹,法院、司法局、劳动保障部门提供专业支持,律师、调解员、心理咨询师协同介入。
调解中,法官明确雇主法律责任,心理咨询师安抚家属情绪,劳动仲裁员核算赔偿标准。经多轮调解,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法院当场司法确认,实现“调解+确认+履行”无缝衔接。“既给了家属公道,也让我避免了诉讼风险。”雇主苏某坦言。
温情解纷:儿童撞伤老人事件三方握手言和
类似的温情调解还发生在一场意外事故中。一名儿童玩耍时不慎撞伤散步老人,儿童家长、老人家属与游乐车经营者因赔偿问题争执不休。舟曲县综治中心联合信访局、司法局、城管等部门,组织法官、律师等组成调解团队,厘清三方责任:家长未尽监护责任、经营者需加强安全管理,老人诉求应合理合法。
“孩子不是故意,但咱们得共同承担责任。”调解员引导换位思考后,三方达成赔偿协议,当场履行完毕。老人家属感慨:“调解既讲法又讲情,我们心服口服。”
五年欠薪一朝解:农民工终获“血汗钱”
2025年6月,农民工谈某走进综治中心时,脸上写满疲惫。5年前,包工头杨某拖欠其2万余元工资,以“工程未结算”为由一再推诿。中心立即联动人社局、住建局调查,确认欠薪事实,并警告杨某:“拖欠农民工工资将面临失信惩戒甚至刑事责任。”
经两轮调解,杨某最终一次性付清欠款。谈某攥着到账短信哽咽道:“跑了五年没结果,来这里几天就解决了!”
“舟曲模式”:打造基层治理新样本
据舟曲县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通过“预防-排查-调解”三级前移机制,已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200余起,成功率超98%。其核心经验在于多方整合资源、联动化解矛盾:法院、信访、劳动等多部门常驻,“一站式”响应,同时确保专业支撑:法官、律师、仲裁员全程提供法律保障,兼具情理融合,心理咨询、道德劝导化解对立情绪,最后司法兜底,调解协议即时司法确认,赋予强制执行力。
“群众矛盾无小事,解决既要速度更要温度。”舟曲县委政法委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广这一模式,让“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为常态,将碎片化治理变为协同治理,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让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