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7日电 乡村振兴绘就沃野新景,民生保障筑牢幸福根基。兰州七里河区以“乡村振兴和谐美、民生保障幸福美”为重要抓手,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乡村振兴和谐美:示范引领带动特色产业富民
走进七里河区西果园镇,成片的百合花田如诗如画,淡淡的清香弥漫田间。这里的百合不仅以优质品种和良好口碑打响“西果园百合”品牌,远销国内外,更成为“农旅融合”的重要载体——游客可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百合美食、保健品等特色产品,让乡村旅游内涵不断丰富。“百年好合”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让西果园镇从“单一种植”向“多元发展”转型,带动全镇经济活力持续提升。
在“水磨石佛”生态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二十里铺村的鑫汇森生态农业发展园里,蓝莓植株挂满沉甸甸的果实。“蓝莓年初栽种,过年就能挂果,一棵长势好的苗子能挂果1到2斤,按过年时100元至120元一斤的收购价,经济效益很可观。”园区负责人介绍道。更令人称道的是,园区利用“鱼菜共生”系统,将水产养殖过滤后的鱼粪水直接灌溉蓝莓,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既为蓝莓提供充足养分,又造就了浓郁风味,彻底颠覆“西北不宜种蓝莓”的旧观念,为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七里河方案”。
“巍巍红岭”红色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带则依托红色资源,走出“红色+绿色”发展之路。魏岭乡巩固沿线各村优势,借助“和美乡村”创建,因地制宜发展油料、百合、中药材和精细特菜等特色产业,建设万亩高标准梯田、万亩油料种植基地和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同步升级:建成500方人饮工程蓄水池,采购油坊设备及配套设备1套,改造提升景区沿线农家乐3家,新建红薯窑、保鲜库各一座,万亩油料种植基地投产运营。
红色资源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与兰州战役沈家岭战斗遗址 AAA级景区精品旅游联动,带动村集体经济预计年创收达50万元,让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时代光彩。
三大示范带各有特色、相互赋能,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让农民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和谐美”在沃野田畴间生动展现。
民生保障幸福美:基础设施提质服务体系完善
“以前过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堵上半小时是常事,现在走车行通道和人行天桥,3分钟就过去了。”家住附近的居民对交通变化赞不绝口。五星坪铁路平交道口综合治理工程通过“穿车行通道+人行天桥”体系,将该路段拥堵指数压低60%,大幅提升通行效率。
这只是七里河区交通路网建设的一个缩影——G2201南绕城高速七里河出入口,解决了黄峪镇等南部乡镇农产品运输绕远路的困境;建兰路地下通道以人车分流模式告别西站商圈堵点;彭家坪片区 S207#、S208#规划道路及秀川街道T098#路建成通车,让区域路网格局持续完善,“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冬季供暖事关群众冷暖。七里河区推进涉及116个小区、2.97万用户的供热管网改造工程,这项惠及近3万居民的民生工程,将显著提升冬季供暖质量,让群众“温暖过冬”更有保障。在“一老一小”服务领域,七里河区同样用心用情:建成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点5个,11家社区长者食堂日均为2000人次老年人提供暖心餐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教育资源科学调配,新增一年级学位720个、七年级学位1890个,有效缓解入学压力,让孩子们享有更公平、更优质的教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