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异地就医不再难,他乡故地无差别
手机点一点,备案即时生效;出院刷一卡,结算一步到位。
在异地突发疾病的金昌退休职工代海发,未曾想到老家的医保竟能如此顺畅地承接他在千里之外的医疗账单。
2024年深秋,从金川区林业局退休的代海发回河北老家探亲时,高血压和冠心病突然加重。情急之下在当地医院就医治疗,子女打电话咨询相关医保政策后,几分钟内就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上完成了异地就医备案。
“出院时直接联网结算,不用自己垫一大笔钱,也不用抱着一堆单据回金昌报销,真是省心又省力!”代海发告诉记者,话语间满是欣慰。
代海发的便捷体验,源于2023年1月1日国家正式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近年来,这套以“减材料、简流程、优服务”为核心的政策体系,正悄然重塑着数万金昌参保群众的异地就医体验。
经办做“减法”异地看病不再“跑断腿”
“过去,异地就医备案材料繁琐、备案渠道单一、备案时效不统一,这些都是群众反映的痛点。”金昌市医保服务中心主任马玉玲说道。而新政策的关键突破在于规范备案手续,明确备案人员范围和时效,扩宽备案途径,并创新性地引入“承诺制”。
记者在政务服务中心医保窗口看到,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表清晰列出了六类人员所需材料。最为亮眼的是,对于异地长期居住,无法及时提供居住证明等材料的人员,允许其先签署《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备案个人承诺书》完成备案,后续再按规定时间补交材料。
“承诺制备案的核心是信任前置、服务前置。”马玉玲强调,“它解决了群众因材料一时不齐而无法及时享受医保待遇的难题,确保救命钱不因手续卡壳。”
备案渠道也实现了“全网贯通”。参保群众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甘肃医保APP、甘肃政务服务网、“甘肃省医疗保障局”微信公众号、手机银行APP等多种线上途径,足不出户办理备案。金昌市人民医院南院区医保科结算员李娜告诉记者,针对武威市民勤县等异地就医集中区域的患者,医院在显眼位置张贴了详细的备案指引。
待遇有“加法”结算待遇更优更安心
备案的便捷只是第一步,让群众在异地看得起病、报得了账,才是政策的落脚点。新政策对不同人群、不同情形的报销待遇进行了精细划分,显著降低了合规就医群众的负担。
对代海发这样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以及长期居住异地、常驻异地的工作人员,新政策明确其在备案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时“不降低报销比例”,直接享受金昌本地同等报销待遇。
即便是临时外出突发急症的参保人,在救治医院上传急诊标志后,系统也能自动视同备案。其中,城镇职工报销比例可达85%,城乡居民也按本地政策结算,避免了因突发意外带来的高额自付压力。
对于需转诊至外地治疗的重大疾病患者,政策给予了充分保障。金昌市中心医院、永昌县人民医院等5家指定转诊机构提供“一站式”转院手续办理服务。备案有效期6个月内,因同种疾病可多次结算,确需延期的可提供医院证明办理一次6个月延期。
“我们主动提示患者,办理备案后能降低起付线,报销比例会提高。”李娜说,“这种‘允补办,再结算’的服务模式,让患者明明白白享受实惠。”
服务显“温度”细微之处解民忧
政策设计充满人性化考量。长期异地居住人员备案后,在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金昌就医的,可在参保地与就医地双向享受医保结算,且“不降低报销比例”,真正实现了双向奔赴的医保服务。
更细微处的关怀同样暖心。新政策解决了历史性难点:因外伤异地住院的患者,经核查无第三方责任人并签署承诺书后,相关费用可纳入直接结算。
自金昌市实施异地就医新政以来,便捷服务持续释放惠民红利。2024年全市城镇职工异地住院达1.22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5.05%;城乡居民异地就医增长15.99%,政策红利惠及范围持续扩大。
金昌市医保中心数据显示,线上异地就医备案申请量同比增长显著,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指尖操作完成了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稳步提升,群众垫资压力和报销奔波之苦有效缓解。
“我们聚焦的是群众最迫切的需求,核心就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异地就医结算的‘最后一公里’,把医保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马玉玲表示。
当医保的壁垒在数字化与人性化的双重革新中逐渐消融,他乡与故乡的界限在医疗健康保障层面变得模糊——无论身处何地,生命的危急时刻总能被一张无形的保障网稳稳托住。
记者:张诗雅 文星乃 李萌莉(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