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12日电 (刘玉桃)“我入职兰州交通大学以后,学校就认定了我在武汉大学的副教授职称和博导资格,同时聘我为学校第一位‘天佑教授’,这些便利举措使我入职当年即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并于2024年破格晋升教授,这为我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兰州交通大学测地学院教授李精忠说。
据悉,李精忠为兰州交通大学于2023年10月从武汉大学引进的优秀博士,学校认定其已有职称资格基础上,按“一人一议”形式聘其为“天佑教授”,并给予其优渥的支持政策,培养其迅速成长,于入职第二年即入选某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为青年教师成长成才树立了典型榜样。
近年来,兰州交通大学以“破四唯”为突破口,以“立新标”为主抓手,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形成了导向鲜明、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职称评审新体系,为促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和服务甘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动能。
学校党委把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历时8个月广泛调研、30余轮论证,对现有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修订,印发出台“1个主办法+5个配套文件”系列文件,在全省高校系统内率先实现职称评审全链条、全类别、全周期制度覆盖。
学校坚持师德为先,实行“一票否决”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同时彻底打破“一把尺子量到底”,细化评价指标体系,如理工类强化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文史类突出学术原创与社会影响;艺术体育类注重实践创作与赛事成绩;高职类聚焦技术技能积累与产教融合。通过细化评审赛道,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最适合的晋升职称通道。而对取得国家级教学科研奖励、获批国家级重点项目等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在满足基本条件前提下,可直接申报高级职称,不受资历、台阶限制。
出生于1990年11月的教师曾雪,2019年9月取得讲师职称资格,任讲师以来获批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并发表SCI三区论文1篇,后来经“绿色通道”直接晋升副教授。
“由于论文反复修改,没有按期发表,我错过了规定的定职评审年限,只能重新参加课堂教学评价,并每年承担更多的教学工作量,满5年后方可申请正常评审副教授。学校出台的‘绿色通道’晋升条件,让我得以直接申报副教授,并顺利晋升。”曾雪说,“绿色通道”晋升机制,让教师有更多晋升通道,真正实现“以实绩论英雄”。
自2019年学校实行自主评审以来,已有119人晋升教授、338人晋升副教授。截至目前,全校2367名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1893人,其中教授338人、副教授747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6.8%,已形成一支涵盖“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英才”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兰州交通大学人事处副处长马瑛表示,职称评审“指挥棒”“风向标”作用明显,教师干事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学术评价中的“唯论文”“唯项目”现象明显减少,投身教学、服务产业、深耕一线的教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晋升相应职称兑现对应待遇,广大教师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边运行、边完善、边提升,持续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包括建立3年修订一次评价条件标准的动态机制;完善代表性成果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绩效考核分配联动机制,推动人才“引育用服”一体化发展;聚焦甘肃“四强”行动,为符合评审条件要求的轨道交通、新能源、数字经济等专业紧缺人才设立专项指标,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提供坚强智力支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