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动态> 正文内容
酒钢故事 | 以循环经济为笔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2日 15:36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2日电 (李淑芳)近年来,酒钢集团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在固废综合利用、水资源高效循环、能源结构优化等领域多点突破,成功打造钢铁、有色、电力能源等多产业协同共生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真正实现了从“废”到“宝”的价值跃升,将工业发展中的“包袱”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

  解锁固废资源化密钥

  “酒钢每年会产生4大类、120种固体废物,涵盖一般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酒钢集团公司战略发展部产业合作室经理揣少炯说,随着钢铁、电解铝等产业快速发展,固废年处置量随之增加,如何实现固废的高效利用,成为企业绿色转型进程中必须攻克的关键课题。

  作为集团公司固废治理的主力军,润源公司主动扛起固废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重任,聚焦钢渣、除尘灰、脱硫石膏、铝渣等冶金固体废弃物,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着重在加快固废减量化上下功夫,在破解固废利用低端化上寻突破,努力让这些“工业垃圾”重焕生机。

  为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目标,润源公司构建起“固废—建材产品”和“固废—回收加工—循环利用”的双轮驱动循环经济体系。

  截至目前,酒钢已成功打造出三大产业基地:以高炉水渣等为原料的新型墙材产销基地,源源不断生产环保型建材产品;专注铁素回收的冶金渣处置基地,深挖固废中的金属价值;实现危废无害化处理的铝业固废产线,有效化解环境风险。

  从“环保包袱”到“经济增长点”,酒钢固废资源化实践不仅破解了工业发展中的环保难题,还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环境风险。

  拓宽水资源利用赛道

  近年来,酒钢以系统化思维布局水资源循环利用,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构建起覆盖工业生产与生活污水的全链条处理网络,努力让“死水”变“活水”。

  其中,综合污水处理厂以16万立方米/天的设计处理能力,成为工业污水治理的主力。它如同庞大的“城市肾脏”,将冶金厂区内除焦化废水和尾矿浆外的所有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尽收囊中。经深度处理后的回供水,化身“工业血液”,广泛应用于电力能源、铝业等核心生产环节,为产业链注入清洁动能;嘉北污水处理厂则以3.5万立方米/天的处理规模,专注服务嘉峪关北市区及嘉北工业园区。夏季,它将净化后的水资源“反哺”城市,为工业园区管委会等单位输送生态用水;冬季,则全力保障酒钢冶金厂区的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跨季节、跨区域的精准调配。

  “作为运营中枢,润源公司肩负着污水处理设施的经营管理重任,年处理及回用再生水量达3700万立方米,相当于为区域再造一座中型水库。”揣少炯介绍道。

  然而,在水处理的攻坚路上,专业能力与技术储备的短板仍如横亘的高山,制约着水资源循环利用的深度与广度。为打破桎梏、突破瓶颈,润源公司结合实际开启了探索之路:对内,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对酒钢内部污废水处理业务进行全面“体检”,通过优化处理工艺、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和先进净化技术,为污废水处理系统装上“智慧大脑”,确保稳定高效运行;对外,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主动突破地域限制,承接甘肃其他市州污废水处理系统运营项目,在市场化竞争中锤炼实力、拓展版图。

  针对中水盐富集这一制约循环利用的“卡脖子”难题,润源公司与宏兴股份公司协同作战,全力推进中水深度处理系统建设。项目以浓盐水综合利用与提盐技术攻关为核心,通过膜分离、蒸发结晶等前沿工艺,将盐分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从源头破解水系统安全隐患,使中水回用效率实现质的飞跃。

  自去年起,润源公司按照集团公司要求,创新推行“一企一业”商业化运营模式,对企业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专业化整合。这一模式打破了原有分散管理的壁垒,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显著提升了水务系统运营效能。

  如今,酒钢不仅为自身绿色生产筑牢了水资源保障防线,更成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调节器”——有效缓解了嘉峪关本地水资源紧张的局面,减少了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构筑生态宜居的工业新城注入了强劲动力。

  点燃电力转型引擎

  金塔白水泉光伏基地,100万千瓦光伏矩阵在沙漠中绵延成海,将日光转化为稳定电流;玉门红柳泉风电项目,200余台巨型风机擎天而立,每年输出40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近年来,酒钢立足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以智慧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就地消纳示范项目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推进能源版图迭代升级。

  在能源体系革新的征程中,酒钢将能源保供与低碳转型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

  以“技术研发+管理创新”为双轮驱动,实施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升级,搭建起覆盖能源生产、传输、使用全流程的智慧管理系统。作为电力能源板块的核心支柱,宏晟电热公司以“技术攻坚、精益管理”为抓手,自主研发超临界机组优化控制技术,积极构建智能运维平台,截至目前,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突破7043小时,为企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能源根基。

  依托“风光互补、多能协同”的创新开发模式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灵活运营机制,酒钢已建成一个全新的清洁能源基地,不仅满足了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更有力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数据印证着转型成果:近五年间,碳排放强度下降13%;在保障千万吨级钢铁产能能源稳定供应的同时,污染物排放减少34.37%,新能源就地消纳率达95%以上,书写了能源保供与绿色发展的双赢答卷。

  站在能源革命的新起点,酒钢正推动新能源就近消纳、促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未来,企业将继续深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与生态效益,以绿色低碳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