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5日电 (董建彬 韩佩榕)“以前住院得先凑押金,现在不用掏一分钱就能先治病,出院只付报销剩下的部分,政策真是帮了大忙。”家住定西市漳县的王大爷最近因慢性病住院,亲身体验了“先诊疗后付费”的便利,提起这事,他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今年以来,漳县把健康帮扶的重心放在“防返贫、保基本、强基层”上,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落地,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实在的医疗保障,看病难、看病贵的愁事少了,心里的踏实劲儿多了。
要防因病返贫,得早发现风险。漳县靠“一键申报”系统和家庭医生签约,把健康防线拉到了最前头。县里组建了一支支家庭医生团队,不管是有慢性病的乡亲、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是残疾人,他们都主动上门随访。量血压、测血糖、指导用药、做健康评估,这些细致活儿样样不落,还会手把手给大家讲医保政策——“先诊疗后付费咋用”“慢性病报销能报多少”,生怕乡亲们不清楚、享不上。
尤其是脱贫户、容易返贫的监测户,还有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员,家庭医生更是“应签尽签”,优先把他们纳入健康管理。签约医生就像乡亲们的“健康管家”,不光管日常健康,要是病情需要转去大医院,也会帮忙协调;慢性病患者的定期随访,更是一次都不落下,就怕小毛病拖成大问题。
对于重大疾病,漳县也有专项办法。该县人民医院作为省级定点医院,承接了“困难家庭老年人白内障复明工程”——这可是2025年省、市的民生实事,专门帮困难家庭的老人解决眼疾问题。截至4月底,已经有57位老人免费做了筛查,首批6位老人还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专家的主刀下,成功做了复明手术。等老人拆了纱布能看清东西时,拉着医生的手一个劲儿道谢:“终于能看清孙子的脸了,也不用怕眼疾拖累家里了。”
接下来,这个工程还会接着推进,帮更多老人摆脱眼疾困扰,防止因眼病致贫返贫。
在医保政策上,漳县也不断“松绑”,降低乡亲们的就医门槛。除了“先诊疗后付费”覆盖脱贫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慢性病患者的保障也升级了——在一级医疗机构看门诊特殊病种,报销比例提高到了80%,而且不用受定点机构数量的限制,跨市看病也能直接结算;职工医保的年度支付限额还提高了50%,实实在在减轻了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
如今在漳县,健康帮扶的暖流正流进每个乡亲心里。从家门口的家庭医生,到重大疾病的专项救治,再到不断优化的医保政策,每一项举措都瞄准“让乡亲们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守住健康,也就守住了不返贫的底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