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地市播报> 正文内容
礼县移风易俗治理记:给乡村人情“减负” 为文明乡风“加分”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6日 12:1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6日电(田瑞萍)近年来,礼县以“治理人情风、彩礼风、厚葬风”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构建“制度约束+组织引导+典型带动”三维推进体系,通过修订村规民约,明确彩礼上限、婚丧事宜操办标准,将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民行为规范。全县579个村级红白理事会,吸纳老党员、乡贤等担任成员,全程参与婚丧事宜指导、服务工作。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通过村广播、文化墙等载体宣传先进事迹,以典型引领带动群众观念转变。

  尤其是今年以来,礼县积极构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在线上依托“礼县发布”公众号、镇村级微信群等平台,推送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短视频200余条,制作方言版宣传音频,通过“乡村大(小)喇叭”每日循环播放,推动新风理念覆盖全县579个行政村98%以上。在线下通过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开展集中宣传宣讲570余场次,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5万余份。通过“尚礼集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活动,由文艺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创编小品、快板、三句半等,在全县各乡镇巡回演出。

礼县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创编小品。田瑞萍 摄

  《彩礼新风尚》小品,取材于礼县现代农村青年真实生活,青年小强与丽丽大学相恋后返乡工作、情定终身,婚事筹备时却因丽丽母亲坚持的高额彩礼,让小强父母犯了难。恰在此时,正下乡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讲的丽丽(作为县乡宣讲队志愿者)路过小强家,顺势拿出礼县彩礼管控标准文件、婚事新办案例,向两位老人细致讲解抵制高价彩礼、反对攀比之风的具体规定,化解老人顾虑。巧合的是,小强恰好回家,经他引荐,丽丽与未来公婆正式相识,她当场承诺会耐心劝说母亲,参照村规民约中“婚事简办”要求,不搞大操大办、不收高额彩礼,用简约仪式传递真情。

现场观众。田瑞萍 摄

  作品以生活化剧情、幽默通俗语言,再现礼县推进移风易俗的真实场景,既体现红白理事会日常劝导、政策宣讲队下乡宣传等工作场景,也展现传统彩礼观念与新风尚的碰撞,更凸显青年一代践行移风易俗的主动性。旨在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礼县移风易俗工作的实际成效,深刻理解“婚事新办、为爱减负”的内涵,为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注入情感共鸣与行动动力。(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