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6日电 (孔令苹)初秋时节,古浪县裴家营镇华新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农机手驾驶着播种一体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松土、开沟、撒种、施肥等系列工序一气呵成。轰鸣的农机往来穿梭,在成片的田畴里播撒下新一季的种子,为大地再添一份丰收的憧憬。
“我总共种了1500多亩地,之前种的豌豆,7月中旬刚收完,豌豆现在正在加工,这几天又开始种油菜籽,油菜籽生长周期比较短,大概10月份就能收了,通过复种一块地生出两份钱,我们的收益也增加了不少。”华新村种植户朱学平说。
不远处的豌豆加工厂内,同样是热火朝天的场景。新收获的豌豆经过清洗、烘干、筛选等工序,正被加工成优质农产品,即将销往各地。从田间收获到工厂加工,一条连贯的产业链让第一茬作物的价值得到充分释放,也为复种打下了坚实基础。
裴家营镇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科学规划种植布局,大力推广“豌豆—油菜籽”等高效复种模式。镇里还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帮助农户解决复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有效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
“我们将以复种工作为抓手,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做好复种作物后期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确保复种作物丰产丰收。”华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费文安说。
古浪县积极推进复种工作,将其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通过立足县域农业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多种短周期复种模式,让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出持续生产力。为确保复种实效,县里组织农技专家团队分片包抓,为农户提供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技术支持,保障复种作物“种得好”。同时,通过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培育精深加工企业,打通“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条,让复种作物既“卖得出”“销得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