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盐碱地改良牧草新品种田菁迎来头茬收割
8月22日,在金川区双湾镇古城村的一块试验田里,一台玉米青贮收割机和一辆重型卡车正相互配合、齐头并进,对2公顷长势良好的田菁进行头茬收割。
与此同时,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段军正在和他的同事测量记录收割后的茬后,高兴地宣布:“收割的时候要为二茬生长预留最佳高度,这样既能保证头茬产量,也不会影响二茬的正常生长。”
田菁是由中国科学院曹晓风院士团队于2024年8月,在金昌召开的第七届中国草业大会暨第十届苜蓿发展大会上,推介的一种兼具高蛋白和盐碱地改良潜力的作物。当第一次了解到田菁是一种优质的饲草和绿肥品种时,段军就被其深深吸引住了。“我们有几万公顷盐碱地亟待改良,草畜产业也需要新品种来优化结构,田菁不就是理想的作物嘛。”
2024年9月,随着《金昌市田菁种植及其功能开发试验示范方案》的制定发布,针对田菁的栽培技术、营养成分分析、饲喂适口性测试和青贮/黄储工艺研发等课题研究陆续展开。
初步确定田菁在金昌不同耕作区域的适播期、播种量、播种深度、种土适配等核心参数后,段军率领研究团队于2025年春,在全市5个不同海拔、不同土质的典型地块,将中科菁1号、中科菁2号、鲁菁等3个品种试种到了10公顷左右的农田中,进行田菁“饲草高产”与“种草改盐”的双场景适应性同步验证。
负责古城村试验田的金川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张婷介绍说:“我们严格按照市农技中心推荐的技术规程,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技术播种。经过观测,田菁出苗比较整齐,管理上没有发现大的病虫害,一公顷地用水4200方左右,全程预计用水量和玉米持平。”
初步试验数据还显示,田菁结荚初期,粗蛋白含量达14.5%,头茬鲜草每公顷产27.75吨,饲喂试验中绵羊采食率达98%。此外,田菁在盐碱地改良修复方面也展现出明显潜力。“我们还要进一步开展盐碱地改良效果和牛羊饲喂试验,如果试验成功,各项指标能达到预期效果,田菁将会成为我们金昌改良盐碱地、优化饲草结构非常好的一种新作物。”良好的试种数据让段军对田菁的前景充满信心。
目前,包括农技、农机、农牧在内的相关单位和企业正在积极参与试验,围绕田菁种植、管护、收割、储存、饲喂等全流程生产利用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田菁产业化发展的金昌方案。
记者:周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