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日电(陈璐)秋后的黄土塬上日头正盛,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第二采油厂温台作业区一处陡坡上,热风裹着尘土漫涌而上,给这场管线预制大战更添一分豪迈壮阔意味。
“嘿哟——稳住!”半坡上,岭一转中心站副站长李堤的号子声混着钢管摩擦黄土的咯吱声炸开。四百来斤的钢管刚被拽起半尺,脚下松散的黄土突然“哗啦”塌下去一片,管身猛地往下一坠,带起的黄尘“呼”地扬成蘑菇云,扑得人睁不开眼。
这斜坡陡得邪乎,工程皮卡开到坡底就犯了难,轮胎在虚土上打滑,再往上根本爬不动。吊车更别想,支腿的地方都找不到,这100多米的管线预制段,就卡在这片车辆上不来的“绝地”。管线只能绕路从另一处坡顶“出发”,沿着陡坡,全凭人力拖拽缓缓向下挪动。
“咳咳……这破土!”李堤刚抬起袖口抹了把脸,一不留神脚下就滑了半步,吓得他赶紧抓住身边的野蒿子,才没顺着陡坡溜下去。“抓牢了!”施工队张师傅往手心啐了口唾沫,重新攥紧钢管上的麻绳。可别小看这管线,虽说比胳膊粗不了多少,分量却有四百来斤,全靠麻绳捆着,六七个人分两边拽,稍一松劲就可能连人带管滚下去。就这样,一整天9个汉子在陡坡上像蜗牛似的挪动。钢管每往上拽一米,就得用撬棍支住、垫上石块,再换批人接力。
为啥这么费劲?工程计划岗曾保建解释道:汛期里连续的暴雨冲塌了边坡,导致原本埋在土里的注水管线大面积悬空裸露,靠近坍塌处的管线更是悬吊在半空,风一吹就晃悠。加之原管线是玻璃钢材质,安全隐患突出,作业区当即决定:对暴露部分进行改线,管线全部换成钢管,必须抢在下次降雨前完工。
相较于管线预制,新管线的焊接难度更大。
为啃下陡坡施工这块“硬骨头”,8月20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刚为黄土坡镀上金边,李堤就已与施工队碰头,一场陡坡管线焊接攻坚战正式打响。
“老慕,搭把手!起——”管沟上,李堤粗着嗓子喊,和慕师傅、焊工老马合力抬钢管,脚下黄土突然一滑,几人趔趄一下赶紧稳住。“小心!土松得很!”李堤脸晒得通红,手臂青筋暴起:“今天更得仔细,坡滑,管线下放时尘土一扬,啥都看不清,脚踩稳了!”现场的陡坡近乎垂直,黄褐色土层被雨水冲刷出深浅不一的纹路,脚刚踩上去,细碎的黄土便簌簌往下掉。
大家分工有序,3名工人借助安全绳,小心翼翼地在坡面边缘固定管线;李堤克服身体平衡难题,双手撑地,单脚奋力一蹬辅助管线对接;焊工双膝微曲缩站在狭窄的管沟中,手持焊枪专注操作。明亮的焊花不断迸溅,钢管沉得勒手,土坡软得像发糕,尘土裹着风扑过来,迷得人直眨眼睛……可没人吭声,更没人退缩。
“这坡面看着吓人,可咱们准备足,肯定能按时把管线接上!”曾保建半蹲着扶管线,手上黄土蹭得管壁一道印,“钢管结实,埋进土里也踏实。咱现在多流汗、多吃土,后面生产少麻烦。”日头渐渐升高,几人的影子在黄土坡上越缩越短,红装在绿植的映衬下,像一簇簇燃烧的火苗。
“咱也别歇了,趁现在有力气,赶紧把这截管线焊好,后面还有不少呢。”黄尘再度随着钢管的挪动扬起,却丝毫盖不住“土行孙”们的号子声,在陡坡间愈发清亮。不远处,悬空的玻璃钢管还在摇晃,但在这片升腾的黄尘里,新的“生命线”正一点点扎进大地深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