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怕漏怕塌”到“舒心安心” 永昌县7893户农户圆梦新居
近年来,永昌县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系统民生工程,坚持统筹谋划、多级联动、协同发力,让全县7893户农户告别隐患区,住进宜居新家,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走进焦家庄镇南沿沟村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一排排簇新的村居整齐排列,屋前的道路平整宽阔,村民门口的大丽花竞相绽放。南沿沟村二社村民刘聚元搬到这里已经快一年了,之前一家人住的老房子,房屋漏雨不说,出门也是坑坑洼洼的土路,啥时候能搬进城里住上楼房成了他最大的愿望。如今,看着整洁的小院、宽敞明亮的客厅、干净整洁的厨房和温馨舒适的卧室,一点也不逊色于城里的楼房,满满的幸福感化作刘聚元开心的笑容在脸颊上满溢开来。
旧居换新居,国家补贴了10万元,而他只花了3万元的装修钱就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子。“不害怕漏,不怕院子里进水,房子也不害怕塌,攒劲的很。原来的房子就害怕漏水,像这两天下雨我们那房子就没法住,屋里漏的水都汪得厉害,这新房子住上好啊。”刘聚元感慨道。
南沿沟村搬迁安置点占地面积285亩,新建农宅213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不仅让搬迁户生活条件大幅改善,还同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种植杏树、枣树、山楂树、梨树约 1.17万株,新增绿化面积约 350亩,生态环境显著提升,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焦家庄镇马营口的集中居住点,白墙灰瓦的房屋在烟雨中透着江南小镇的雅致,这里占地220亩,安置了来自双磨街村和北泉村的211户农户。
双磨街村八社村民赵长虎就是其中的一员,提起从老房子搬到新房子的变化,赵长虎感慨不已,向记者一一说起了这其中的变化,赵长虎说:“提起我原来的老房子那就特别差,又是土房,天阴下雨外面的雨小,房间里面漏的雨大,出去外面的路泥泞不堪,又没地方上卫生间,特别差。现在住到这新集中居住点,环境特别好,地方也好,政府给我们把房子修得又亮堂,我自己只花了些装修钱,住上特别舒坦,外面出来绿化也搞得好,住到这里特别舒坦;晚上路灯也架上了,出来就跟小城市一样。”
焦家庄镇双磨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严文智介绍说:“依托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我们修建了集中居住点4个,共计308套房子,其中入住率达到了80%以上,并且配备了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文化广场,还有卫生室,互助老人幸福院等,群众住得更加放心、舒心、暖心。”
生态,为发展之基,安居,为民生之要。永昌县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全面推行“1234”工作机制(一套流程认定、两类方案搬迁、三张图表推进、四项措施保障),精准对标6类搬迁类型,科学确定5年搬迁任务,制定涵盖施工进度、协议签订、房屋拆除、搬迁入住、支付进度、稳定就业的“六张包干图”,实施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财务审计、督查问责、风险排查“五联动监督”。构建了“主要领导总体负责、县级领导包抓推动、行业部门下沉指导、组建专班全程跟进、属地乡镇驻点落实”的责任链条,完善落实“日排名、周调度、月考核”推进机制,通过严督实导、压茬推进,全力保障搬迁任务高标准落地、高质量落实。
2022年—2024年,全县累计完成搬迁6945户,新建集中安置点35个,安置群众2602户;完成分散安置4343户。2025年,永昌县计划实施搬迁948户,自有住房安置439户,集中安置509户;集中安置中,新建集中安置点3个、安置273户,2024年已建成的存量安置点先行先干安置236户。目前,分散安置的439户及2024年已建成安置点的236户已全部搬迁入住;3个新建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主体工程完工269套,完工率98.53%。
记者:鲁娜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