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县域经济> 正文内容
康乐安宁 | 一头牛、一只羊的 “增值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1:1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日电(朱菊霞)曾经,临夏州康乐县农户零散养牛羊,靠传统经验“看天吃饭”,效益低、抗风险弱。如今,这里标准化养殖基地遍布,牛羊产业成了乡村振兴的“主引擎”。

  在康乐县富康万头牛标准化养殖基地里,西门塔尔牛膘肥体壮,工人按规范开展养殖作业。基地不仅解决周边农户就业,还创新推出“养殖户认购,基地代养”模式,破解农户“想养不敢养、会养没技术”难题。“现存栏2560头,月增重超90斤,10月预计出栏500头,年底存栏计划达6000头。”基地厂长朱金山说。

  白王乡宇涛畜牧养殖农场今年3月投产,引进100余头西门塔尔牛育肥。“每头牛平均增重50公斤以上,11月计划全部出栏,效益不错,还想扩规模。”农场负责人马童表示。目前,白王乡牛存栏超1.3万头,4个村养殖规模均破2000头,形成“村村有基地、户户能养殖”格局。

  特色养殖也撑起增收新路径。白王村马国荣养羊10余年,曾因传统散养陷入困境,在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技术指导下,合作社羊存栏达1200多只,年出栏4500只,带动4户农户务工,人均年收入超2万元。新庄村郝玉刚则引进“欧洲白”绵羊,成活率高、下羔稳,今年已出栏50只羊羔。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与政策护航。康乐各乡镇畜牧兽医站组建团队,通过“技术下乡”提供指导。“白王乡羊存栏1.6万多只,我们从免疫到技术指导全程跟进。”白王乡畜牧兽医站站长段荣平说。

  政策补贴同样给力,草滩乡近期发放肉牛产业奖补精饲料173吨,惠及211户829头能繁母牛,还提供饲料配比指导。“领了20袋饲料,还有用法指导,养牛更有信心了。”村民苏成林笑着说。

  如今,康乐县牛羊产业带动饲草种植、冷链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企业+基地+农户”模式让农户分享产业链收益。同时,吸引返乡青年、大学生加入,培养本土技术骨干,推广“种养结合”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