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正文内容
敦煌铺展丝路“新绿”画卷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 11:1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日电 (杨瑞)漫步在敦煌的大街小巷,仿佛置身于绿色的海洋,目光所及皆是生机勃勃。近年来,当地秉持“生态立市”战略,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致力于为市民和游客营造更为宜居宜游的绿色生态环境,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崭新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

  系统治水,守护生命之源

  水,是生命的源泉,对于地处沙漠边缘的敦煌而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至关重要。

  2025年以来,敦煌市水利建设领域动作频频,21个水利项目紧锣密鼓实施,总投资高达6.15亿元。其中,沙枣墩水库主体工程已完工并达到蓄水条件,这座总投资亿元、库容260万立方米的注入式水库,可为36.32万亩农田在灌溉高峰期提供充足水源。此外,敦煌盆地应急补水工程、鄂博店水库建设工程、烟丹土沟中小河流治理、党河水库—黑山咀段水土流失与荒漠化综合治理、党河水库排沙洞维修加固工程等项目加速推进。

  为从源头上保护水资源,敦煌市还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成功压减地下水开采量25万立方米。同时,严格压实河湖长制责任,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实现100%,确保了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水域都得到悉心呵护。

  防沙治沙,筑牢绿色屏障

  近年来,敦煌市还积极争取资金1.24亿元,实施“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等项目,完成生态造林3100亩、义务植树63.5株。常态化开展巡林巡查1412次,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不断改善。

  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敦煌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程度不断减轻,呈现“双缩减”的良好态势,一道道绿色屏障在沙漠边缘逐渐筑起,守护着这片土地。

  生态修复,重现生机盎然

  敦煌市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工作,不仅在绿化项目区下足功夫,还积极对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在甘草梁,阳关保护区结合实际建立“三道防线”:在湿地边沿恢复植被,栽植胡杨、沙枣灌木林带3公里,实施滴灌、喷灌补水,平茬复壮芦苇2.4万多亩;在湿地外围流动沙丘区域实施“草方格+梭梭”压沙,建设草方格4000亩,种植梭梭1270亩;在流动沙丘外围过渡地带定植胡杨和梭梭林带500亩。

  据监测,项目实施后,流动沙丘后退至少2米以上,初步形成了“敦煌阳关渥洼池湿地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治沙模式”,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更加安全、适宜的栖息生境。(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