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5日电 (张虎奎)近日,庆阳市宁县通过创新工作机制,成功为149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26.66万元,实现欠薪治理常态长效,赢得群众广泛赞誉。
“真的太感谢了!工资都打到‘陇明公’卡里了,现在可以安心回家!”近日,在宁县纪委监委对欠薪问题线索进行回访时,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代表连声道谢。这样的场景,正是宁县持续深化整治欠薪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宁县进一步强化县级统筹,创新构建“全县域覆盖、全流程监管、全部门联动、全方位保障”的治理新体系。县纪委监委前移监督关口,统筹“室组地+部门”联动监督机制,通过深入工地开展“嵌入式”核查、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施源头预防、推行“一站式”现场处置等方式,全面强化欠薪治理。今年以来,已核实欠薪线索270余条,为149名农民工追回工资126.66万元。
具体工作中,宁县纪委监委定期组织纪检监察组与人社、住建、水务、交通等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实地督查,随机抽查劳动合同签订、考勤记录、工资台账等资料,持续推进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对存在工资发放延迟的项目责令限期整改。同时,严格落实督办包抓机制,对每一条欠薪线索明确专人跟踪调度,实行“一案一督办”,确保处置到位。
宁县纪委监委还依托发改部门“项目清单”,督促各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切实履行监管职责,新纳入“陇明公”平台监管的工程建设项目23个,通过该平台实时监测农民工工资发放超过2100万元,实现了从项目开工到工资支付的全过程数字化监管。
针对建设项目分散、农民工维权不便的情况,宁县按照“便于接访、方便群众”的原则,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和属地乡镇联合开展接访活动,现场协作处置欠薪问题,保障农民工及时足额拿到工资。此外,依托县级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成功办结劳动争议案件10起,快速裁决薪酬40.3万元,有效打通维权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为进一步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宁县推动人社部门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单位建立会商研判、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机制,形成“预防—监管—调解—仲裁—执行”全链条治理新格局。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切实维护了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益,也提升了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