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动态> 正文内容
金川故事 | 从双向奔赴到技艺绵延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5日 08:53  
来源:金川集团新闻中心
分享到:

  双向奔赴 薪火相传·师徒传记 | 从双向奔赴到技艺绵延

  我叫马瑞宁,是金川镍钴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厂的技术班长;我师父谭玉虎,我们厂出了名的行家里手。

  指引提灯,育梦成光。技术怎样一波一波传,人才如何一批一批出?且看“谭马”师徒双向奔赴之路。

  “双向选择”的缘分

  谭玉虎至今仍清楚记得初次见到马瑞宁时的模样:厚重的镜片挡不住透亮双眸,干练的发髻紧束脑后,夹一本笔记静站一旁,在满眼新鲜、议论纷纷的新员工中,显得与众不同。

  马瑞宁对谭玉虎的第一印象同样深刻。入职参观培训,一行人偶遇谭玉虎在碳酸系产线进行工艺调试,谭师傅个子不高,可站在机器前,气场却显得格外强大。他不依赖汇报、无需看参数,仅凭经验便能脱口说出问题所在的关键数据,引得一众老员工连连称赞。

  没有刻意安排,也没有提前铺垫,两个同样对新材料事业抱有高度热情的人,仿佛冥冥之中早已达成“薪火相承”的约定。

  2022年,金川集团“导师带徒”拜师仪式,让这份默契正式落地。新疆大学化学系硕士毕业的马瑞宁,被正式分配到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材料二厂,主攻材料工艺技术研究工作。而早已留意到她对厂区里设备设施、工艺流程表现出浓厚兴趣的“技术大拿”谭玉虎,更加坚定了一个想法:这绝对是个肯钻研、能成事的好苗子。

  怎么不“向着我”

  组织把'老带新'的重任交给我时,希望尽己所能当好师父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在我的观念里,技术是立身之本,却只占个人综合素养的一半,沟通才是做好工作的根基。“干好工作,必先善交”成了我最常对马瑞宁说的话。

  干技术的人,认死理、爱较真是“通病”。初来乍到的马瑞宁也不例外。一次产品校验过程中,马瑞宁因一批“符合标准但仍有工艺瑕疵”的产品,和班组同志起了争执。时间紧、任务重,班组认为产品达标就应该第一时间发货,过分纠结细节、苛求数据未免太过教条,一向文静的马瑞宁却急得面红耳赤,坚持要把工艺问题彻底解决再放行。

  事后,我把她叫到身边:“身为师父,从技术角度,我是支持你想法的。“

  “那您为什么不向着我说几句呢?”马瑞宁不解。

  “因为工作中不光有理论,还有人、有大局。如何与不同岗位同事协调关系、讲清诉求,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以最优解共同完成生产任务,也是我们身为技术人员的职责之一。”我耐心解释道。

  一次次沟通对接,一回回实战历练,马瑞宁渐渐褪去青涩,待人接物愈发从容。如今作为技术班长的她,既守得住产品质量,也十分注重团队建设。当听到马瑞宁说“好的技术管理者不仅要技术过硬,更要懂得尊重同事、把团队带好”时,作为师父我倍感欣慰。

  笔记里看成长

  “实、细、勤、重”四个字,是师父教给我最核心的“成长方法论”。

  实是基调,细是方法,勤是态度,重是责任。做我们这行,更多付出隐于光鲜背后,更多汗水落在细微之处。一个小数点的偏差,就可能造成几十万、上百万元损失,甚至引发安全事故。为了更好磨炼心性,锻炼我的思维发散能力,师父要求我严格执行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一季度一报告的“三个一”制度。

  每周梳理工作疑难重点,每月整理现场实操经验,每季度回顾成长心得,提出新技术应用思路。师父说,这些笔记不能成为走形式的“面子工程”,工艺技术实际应用、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前辈们言传身教、自己亲历现场所见所得,这些内容都必须一笔一画详细记录在笔记里。

  直到今天,每次从师父手中拿回笔记,依然充满震惊与感动。纸页间满是师父用红笔密密麻麻写下的批注:“要弄明白碳酸钴反应机理”“解决问题可以借鉴经验但不能依赖”“必须自己学会精确计算铝盐的加入量,零点零几的偏差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字里行间,藏着老技术人员对工作的恪尽职守,更藏着师父对年轻徒弟的体恤。

  现场是最好的老师

  除了书面作业,我更希望马瑞宁走进现场、扎根现场。虽然是女孩,但为了她尽快成长成才,我思虑再三还是没有松口,定下了“每天至少4小时泡在生产现场”的硬杠杠。向不同岗位老师傅请教,向每台设备“请教”是技术人员沉淀技艺的必修课。

  我清楚,马瑞宁作为研究生知识面广、底子牢靠,这是她的优势。但书本知识是“死”,经营质效是“活”,如何“学以致用”才是重中之重。

  入职一年后,碳酸系产线改造项目启动,马瑞宁主抓的一批电池产品指标始终存在波动,对她来说,守得住现场、扛得住压力,是她必须要经历的考验。“你是负责人,出现问题必须由你亲自解决,一线工友们都在等你。”看着马瑞宁求助的眼神,我还是“狠心”没有插手。

  那段时间,马瑞宁几乎“住在”车间。白天,她一遍遍推理演算、一趟趟奔走现场,试图揪出问题所在;晚上还留在办公室查看前期生产数据,对比参数寻找原因。最困难的时候,她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虽然心疼,但我依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带着她又重走了一遍产线。“暂时忘掉书本知识,从最基础的流程逐项梳理排查。“师徒两人一起听设备声音,观察产品成色,调试验证温度,计算投料用量....。。经过两周细致排查,马瑞宁终于发现是原料配比的一个微小偏差,引发了后续连锁反应。

  这次经历,让马瑞宁深刻理解了“实”字的分量:再先进的理论,只有立足实践才有用武之地,再丰厚的知识,脚踏实地才能“量体裁衣”。

  从徒弟到师父

  “瑞宁姐,这种情况要怎么处理啊?”两年过去,在师父谭玉虎的悉心教导下,我已经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技术班长,并顺利晋升为一级工程师。2024年,在集团又一年导师带徒拜师仪式上,我也成了新人眼中值得信赖与依靠的“老师傅”。

  看到徒弟向我递上拜师帖,台下的师父比我还激动。我深知,如果没有师父严格要求,现在的自己可能还是坐在实验室纸上谈兵的“空架子”。他教会我的不光是技术,更是一种将知识“化为己用”的能力,一份对得起自己辛勤付出、对得起大家信任与支持的坚守。

  如今,我也开始带徒,师父在工作总结中提出的“记一个工艺难点、记一次操作失误、记一项改进设想”被我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同时,基于自身经历,我还试着将师父的“四字经”与考研时曾用到的规划技巧相结合,开发出“问题树”学习法,希望新员工不仅能从经验中汲取成长养分,还能持续发散思维,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新经验。

  我心里清楚,想赶上师父的脚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并不担心,因为师父一直把我“盯得很紧”。瞧,他又在喊我过去讨论技术问题了,就像两年前一样。

  传承的力量

  凡学百艺,莫不有师,以师带徒,代代相传。在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谭马”师徒的故事,早已成为众人熟知的育人典范。他们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师徒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上,更带动了全厂“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这对师徒充分证明了传统导师带徒模式在现代企业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集团群众工作部主任王泽民说,“他们的‘实细勤重’四字经,已经成为我们在全集团广泛推广的培养标杆。”

  在这个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或许正是这种脚踏实地地传承,才能铸就真正的工匠精神。正如谭玉虎所说:“带徒弟就像炼钢,既要掌握火候,更要耐心等待淬炼过程。”而马瑞宁的成长与蜕变也告诉我们,只要肯接纳前辈的教诲,肯下苦功,任何人都能在各自领域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夕阳西下,车间灯光次第亮起。谭玉虎像往常一样,开始每天收工前的例行设备检查,脚步沉稳,目光专注;马瑞宁则带着仍有疑问的年轻人,在机器旁耐心讲解操作要点,语气温和、条理清晰。灯光将师徒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恰如技艺传承,绵延不息。(金川集团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 何智渊)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