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历时62天的2025年暑运已落下帷幕。暑运期间,在民航甘肃空管分局所辖的约15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空域中,航班起降的轰鸣声此起彼伏。面对航班量持续增长和复杂多变的天气等多重挑战,民航甘肃空管分局通过优化运行模式、强化技术支撑、提升气象服务精度,实现安全运行与效率提升的双重目标,航班架次屡创新高。
在空管工作区的管制大厅里,雷达屏幕上闪烁的光点犹如夜空中璀璨的星辰,这里是机场的“最强大脑”。各个席位上的管制员们沉着清晰地发出条条口令,与机组对话,构筑起一张张空中交通安全网。
暑运期间,进近管制员们针对航班量激增和雷雨天气等突发情况,灵活调整扇区开放与合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同会商等机制,全面高效应对各类运行挑战与压力。
【同期】王力甘肃空管分局管制运行部进近管制员
我们承担的工作是飞机从跑道上起飞至巡航高度这个过程,然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连接区调和塔台,今年我们的空管保障显示出了新的特点,首先就是我们的3月20号搬迁之后,迈入了多跑道运行的模式,另外一个今年的雷雨天气影响比较大,但是我们努力克服不利影响,通过增开扇区以及跑道运行模式的优化,以及进近方式的改变,提升了空域容量以及运行效率。两条跑道我们运行方式会更加灵活,特别在夏天雷雨雷暴影响的时候,它两条跑道的天气状况可能有极大的不同,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以及空中机组的报告的气象情况,我们会选择最优的跑道,让飞机安全的起降。
【解说】在万米高空的航路上,一架架航班穿梭而过,而在这背后,则是技术保障部门的默默坚守。他们是航空路上“天眼”与“天耳”的守护者,为空管指挥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同期】王欣甘肃空管分局技术保障部外场室机务员
雷达是用来为本场中川机场起飞降落的飞机,探测实时位置提供可靠服务,还有对中川机场空域、过路飞机、航路飞机提供监视信息探测。我们平常日常维护中,在每天一次对雷达站进行一次设备巡视跟维护。
【解说】在“靠天吃饭”的民航业,气象部门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暑运期间情况多变的雷雨天气,气象预报员们依托新建成的多源探测设备和智能化预报模式,针对雷雨、大风等影响飞行的关键天气,实现时段、强度的精准预测,为航空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气象决策支持。
【同期】张萌甘肃空管分局气象台预报室预报员
对于机场的天气来说,我们可能更加关注的就是它的时间段,因为对于航班来说,航班的准点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我们在预报的时候,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用户,对我们时间和强度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那么今年以来,其实我们随着机场三期的投运,我们也引入了更多的新的探测设备和一些预报模式。
【解说】甘肃空管分局副局长刘登武介绍说,这是新空管工作区投运后的第一个暑运,甘肃空管分局区域保障架次屡创新高,安全形势平稳有序,体现出甘肃空管在运行效率、气象服务、技术保障和区域协同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
【同期】刘登武甘肃空管分局副局长
咱们的飞行量增长非常快,从区域的保障架次,我们区域现在有17个扇区保障,有(近)150万平方公里的空域,主要保障辖区内甘青宁三大省会机场的起降,还有二十几个支线机场的起降,还有进出新疆,还有欧亚航路的保障,空中飞越还是比较多,区域架次屡创新高,今年以来已经6次创新高了,最高架次接近2500架次,达到2493架次,整体的安全形势是非常平稳的,保障得非常顺畅。在这么复杂的气象条件下,我们既保障了航班量的持续增长,也是保障了航班的正常性。
记者高莹 甘肃兰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