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7日电 (魏建军)作为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施行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2025年全国科普月甘肃主场活动5日在平凉市正式启动。
此次活动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通过产业链科普、互动体验、助农直播等多元形式,让甘肃民众近距离感受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注入地方动能。
启动仪式现场,甘肃省科协主席张世珍宣布活动启动。省科协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包俊宗在讲话中提及,甘肃科普工作始终聚焦“实效”,既要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更要走进田间地头、校园社区。
平凉市委副书记王之臣则结合当地产业特色,介绍了平凉以科普为纽带推动煤炭清洁利用、特色农业升级的实践路径。
仪式上,省科协还向平凉市崆峒区西大街小学捐赠了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科普甘肃”系列丛书《甘肃省优秀科普作品》,为青少年搭建起接触科学知识的“桥梁”。
活动现场的多个特色展区,以“小切口”呈现科技大主题,处处可见民众参与的热闹场景。
在地域特色科技展区,平凉红牛养殖智能监测设备、静宁苹果无人机植保系统的实物与动态模型前围满了市民——工作人员通过屏幕实时展示的数据,直观讲解“科技如何让红牛出栏周期缩短15%、苹果优果率提升至90%”,让“九大产业链建设成果”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触摸到的民生红利。
科技前沿与互动体验展区内,科普实验秀上“干冰造雾”的奇妙现象引得孩童阵阵惊呼;科学家精神主题展示区里,老中青三代科研工作者的故事展板前,不少市民驻足阅读,感受科学精神的传承。
中医中药展区的参芪枸杞玫瑰茶等特色产品现场冲泡品尝,智能制造展区的小型机械臂演示零件组装,生态环保展区的垃圾分类互动游戏,让不同年龄层的民众都能找到兴趣点。
除了静态展示,动态互动活动更添科普活力。甘肃省农技协联合会组织的58家成员单位,不仅在现场搭建展台推介“甘味”特色农产品,还同步开启农技协线上网络达人销售直播大赛,镜头前,主播手持静宁苹果、平凉红牛肉制品,向网友介绍“科技种植养殖背后的故事”,助力“甘味出陇”。
甘肃科技馆、甘肃省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带来的“展示+互动”表演同样吸睛:无人机在空中组成各种图案,变换间引得市民纷纷举手机拍摄;科普大篷车旁,几名小学生正围着机器人“对弈”。防震减灾演练则通过模拟场景,教市民掌握应急避险技巧,让科普知识更具实用性。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24年12月底施行,不仅以法律形式明确科普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性战略工程”,更首次将每年9月确定为“全国科普月”。
此次甘肃主场活动正是首个全国科普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续甘肃还将围绕主题开展“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 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以及2025年甘肃省公民科学素质大赛、助力“甘味出陇”电商直播大赛等,依托“科普甘肃” APP和市县科技馆、科技小院等阵地,让科普服务更贴近民众需求。
近年来,甘肃通过推进“科普三化”工程,为科普事业筑牢根基:“科普甘肃” APP上线后,农村用户可随时查看“小麦病虫害防治”“高原夏菜种植”等实用课程;新建的10个市县科技馆中,平凉科技馆年均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62个科技小院、28个科普小院直接把“农业科技课堂”开在田间地头;省级科普专家库组建以来,已举办科普大讲堂384场,推出原创科普作品1700余件,让科学知识持续向基层延伸。
未来,甘肃将进一步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媒体传播、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让更多民众在“家门口”接触科技、运用科技,以科普之力夯实科技强国建设的基层基础,让“科技改变生活”从口号变为实实在在的民生体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