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甘肃技能大师工作室:洮砚艺人巧借敦煌元素塑千年品牌文化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31日 12: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图为洮砚手艺人李江平制作洮砚作品。(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中新网兰州7月31日电 (田鹏鹤)“敦煌是一个宝库,具有不可移动性,但是,可以融合。”洮砚雕刻艺人李江平说,他将敦煌元素与洮砚文化相结合,让洮砚作为一个载体,传播敦煌文化,让更多人了解甘肃。同时,也能塑造洮砚品牌。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兰州市的李江平洮砚工作室,双飞天、反弹琵琶等各种具有敦煌元素的洮砚作品摆放其中,李江平出生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一个洮砚制作世家的第六代传承人,因自幼受家人影响,热爱洮砚艺术创作,从此走上了“将砚石变成艺术品”的道路。

  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甘肃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澄泥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甘肃洮砚以其石质温润滑腻、发墨快而不损毫、储墨久而不干涸的特点称誉文坛,为历代文人所青睐,制作洮砚最好的石料为产于甘肃岷县和卓尼县交界处的“老坑石”,新发现的矿点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极品“鸭头绿”碧绿如蓝,轻抚如婴儿肌肤。

图为洮砚手艺人李江平展示“双飞天”洮砚作品。(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图为洮砚手艺人李江平展示“双飞天”洮砚作品。(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李江平回忆说,由于家里祖辈都是“洮砚人”,耳濡目染之下,自小就熟知了从选料、制坯、精雕、上光等十多道制作工序。

  在洮砚制作的过程中,李江平通常把制作分为三个过程,设计、雕刻,以及收尾环节。首先,要把砚面磨平,再决定把哪一块作为砚堂,加之点缀,就是所谓的“装饰”。他说,洮砚的实用性决定艺人要选其最好的石质留为砚堂,雕刻时还要遵循“雕什么像什么”的原则,严格依照实物等比例去下刀……

  20多年来,李江平坚持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还融入各种具有甘肃特色的元素在洮砚上进行创新,在莫高窟多次观摩学习后,李江平将洮砚与敦煌文化融合起来,先后雕刻出具有敦煌元素的洮砚作品100多件,让这门传统技艺散发出新的光彩。

  谈及他最满意的作品,李江平对一方雕有双飞天敦煌元素的砚台爱不释手。他说,这方砚雕了大概有半个月,是以篆刻留边的形式雕刻,就像飞天在空间里面,方寸之间有气象万千的感觉。

  2023年,经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李江平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李江平成为领办人。他说,希望能把这个技艺传承给更多年轻人,让更多人了解洮砚文化,延续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

  基于当地官方的支持和鼓励,现在已有很多年轻人找李江平拜师学艺,他希望通过这些年轻人,把洮砚雕刻这门技艺,更好传承发扬下去。(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