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甘肃漳县探致富“蜜”方 蜂农掘地方特色过上“甜蜜生活”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8日 1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8月8日电 (李淑娴)近日,位于甘肃省中南部的定西市漳县满目苍翠、山花烂漫,除了美丽的风景,这里还有“甜蜜”的致富产业。在漳县盐井镇前进村蜜蜂养殖基地,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山林间。

8月上旬,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盐井镇前进村“小蜜蜂”养殖基地工人在工作。李淑娴 摄
8月上旬,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盐井镇前进村“小蜜蜂”养殖基地工人在工作。李淑娴 摄

  “我们这里的蜂蜜原生态无添加,色泽佳口感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去年我收了200斤左右的蜜,收入1.6万多元。”蜂农李二贯介绍说。

  漳县盐井镇降水丰沛、植被繁茂、花期较长,许多农户有养蜂的习惯。近年来,盐井镇依托资源优势,把中蜂产业作为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以提升蜜蜂产业为聚焦点,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不断推进蜜蜂养殖产业发展壮大,为当地民众铺就一条甜蜜的致富路。

  前进村养蜂大户马兴文说,自从成立了中蜂产业联合党委,在技术方面,有养蜂专家指导,在销售方面,还有蜜蜂养殖合作社帮助,蜂农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日子也越过越甜蜜。

  针对辖区蜜蜂养殖分散,规模小、成本高、链条短、销售难等问题,镇党委以前进村为中心,依托“小蜜蜂”养殖基地,推行“产业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对龙头企业、合作社、中蜂养殖协会等各类资源进行统筹配置,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动全镇中蜂产业合作化、规模化、集群化、链条化发展,促进各类资源要素聚集、产业连点成片,实现融合发展。

  谈及盐井镇的蜜蜂产业,不得不提三岔崖蜂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前进村“小蜜蜂”养殖基地负责人包洁文。

  2015年,大学毕业的包洁文在漳县盐井镇前进村流转4亩土地,成立漳县三岔崖蜜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她的“甜蜜事业”。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带动周边572户农户发展蜜蜂养殖,蜂蜜产量达5.89万公斤,实现产值47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约8000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家自我爷爷那辈就已经在养蜂了,但在当时,养蜂仅仅是村民养家糊口的副业。亲朋好友都觉得养蜂收入低,还辛苦,都劝我不要回来养蜂。但我想把家乡的养蜂事业发展起来,成为这里的专业特色产业,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包洁文一边取蜜一边说。

  随着养蜂技术的成熟,在全国妇联,青岛即墨区政府及漳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包洁文的“甜蜜产业”不断壮大,在兰州、青岛即墨区、北京好苑建国酒店设立漳县农特馆,让漳县的农产品走出漳县,走向省会,走向全国市场。

  2022年,在当地官方的大力支持下,三岔崖蜂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蜂蜜罐装加工厂,该厂建有500平方米生产车间1个、生产线2条,养殖科研基地10余亩,形成“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研发出小包装条形蜂蜜、蜂蜜面膜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同时,当地还以产业促就业,带动当地50多户蜂农经济收入增加,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蜂蜜产业的带动和品牌化建设,推动了盐井镇蜂产业从“特色”走向“底色”,小蜜蜂大产业格局逐步变为现实,给民众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蜜”方。(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