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月13日电 (吴雨阳)12日晚上,由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教育厅、西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文艺骨干、甘肃省歌剧院演职人员、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和舞蹈学院的师生联合演出的《“两弹一星”组歌》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在甘肃省兰州音乐厅震撼上演。
演出当晚,兰州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每位观众皆怀揣着殷切期待,静候这场音乐盛宴。近百人的交响乐团气势磅礴,200多人的专业合唱团阵容强大,完美的舞台呈现,场面气势恢宏,震撼人心。
《“两弹一星”组歌》(后称组歌)由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歌剧院联袂创作,运用交响合唱的形式,以大型表演唱、对唱+合唱、集体表演唱、领唱+情景表演合唱、混声唱等表现形式,再现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历程。
《组歌》主创人员多次深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马兰基地、青海金银滩、中国科学院、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航天科研院所,深入调研,走访采风,搜集了大量“两弹一星”经典故事和素材,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作品,历时4年,经多方精诚合作精心打造而成。2022年,组歌在酒泉卫星发生中心首次演出,后于新华网直播,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深受观众喜爱。此次是组歌首次来到兰州演出,是“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文化传播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自接触组歌,到担任组歌的总导演,看着组歌在中心成功演出,我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情结,一定要让组歌登上更大的舞台,让更多人知晓‘两弹一星’的感人故事,了解‘两弹一星’精神。”组歌总导演、甘肃省歌剧院副院长李泱良介绍说。
“银龙画出拒敌的烽烟,东方巨响威力无边,太空传来熟悉的旋律……”音乐会在大型表演唱《两弹一星颂》中拉开帷幕,200多人的大合唱,声音洪亮,情感饱满,配合队形的变换,与交响乐团的演奏完美融合,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走进“两弹一星”的光荣岁月。
组歌分为序、《创业篇》《脊梁篇》《梦想篇》、尾声五个部分,由14首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的曲目构成,“两弹一星”精神贯穿各个部分,交响乐、合唱、情景表演、背景视频、灯光音响等诸多要素浑然一体,共同铸就一场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艺术盛宴。
“这次主要是在组歌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音乐的重新创编,14首作品都进行了管弦乐的配器,以交响合唱为主要形式呈现在舞台上。”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晏晓东介绍说,“管弦乐编配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我们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作曲家郭小虎担任配器指导,组建了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配器团队,进行为期半年多的创作,总谱达200余页。后期的排练过程中,结合交响乐团的编制,做了适度的调整,力求达到最佳视听效果。”
“从组歌第一次成功演出,到创编此次现场交响合唱版,我们经历了一段艰辛的创作过程,思想也经历了蜕变和升华。”组歌的编导、甘肃省歌剧院二级编导亢蕾感慨道。
“这次组歌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灵活、直观真切,现场演唱与交响乐演奏相得益彰,专业性更强,表现力和感染力大幅提升,整体有了一个质的提升。”甘肃省歌剧院舞蹈团团长蒋小刚与亢蕾共同担任组歌的编导工作,他们接到组歌兰州演出的任务后,加班加点完成前期方案制作,组织合唱、情景表演的创编,并与合唱、交响乐反复磨合,圆满完成组歌的编导工作。
“震撼、感动!无论是音乐的表现,还是现场的演唱、舞蹈演员的演出,堪称完美。每一首音乐都各有特点,又有故事性,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希望组歌能够为更多观众带来触动。”观众王琦说。
“组歌的每一首作品都是老师们精心打磨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希望我们演绎的作品,能够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让大家更多地了解‘两弹一星’的精神。”组歌指挥王璐说,“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意义非凡,每一位演员都是怀着对航天先辈们深深的敬意来演出,在排练的过程中大家表现出非凡的毅力和凝聚力,最后的演出效果也是非常满意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