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黄河上游发现规模最大马家窑文化聚落遗址或为中国(长)方形“城池”雏形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1日 10:44  
来源:新华社
分享到:

  记者19日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黄河上游的洮河流域发现我国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级别最高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

  这一大型聚落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的寺洼遗址。据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介绍,寺洼遗址的相关遗存是马家窑文化发现101年来,首次发现的一处中心性聚落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黄河上游核心腹地关键时期的空白。

  据甘肃省文物局介绍,距今约5000年的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最重要的几支考古学文化之一,因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而得名。多年来,马家窑文化以精美的彩陶而闻名。实际上,马家窑文化不仅孕育了多个考古学文化,还开辟了东西方交流的早期通道,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

  据甘肃省文物局介绍,这次揭露的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总面积达百万平方米,延续数百年。

  记者在遗址现场看到,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以三重近方形“围壕”为界分为两大部分。“围壕”内侧,发现呈“围沟”状和片状分布的多处生产生活区,已揭露出近百座房址、大量灰坑窖穴、十余座陶窑和数座墓葬。在“围壕”外侧的西、南方向,考古工作者发现疑似“道路”、大面积“人工堆土”和其他丰富遗存。考古工作者经勘探和试掘,在“围壕”以外发现了似有夯打痕迹的“人工堆土”,与疑似“道路”均靠近“围壕”通道。

  考古工作者分析,该“围壕”由马家窑先民精心规划,是目前已知国内最早的多重近方形大型“围壕(沟)”结构,很可能是中国(长)方形“城池”的雏形。

  考古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认为,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大型聚落展现了约5000年前黄土高原西部大型聚落的整体面貌和丰富内涵,彰显了西北地区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内容及模式。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何问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