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高原文旅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10日 08:51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10日电 (记者 丁思)“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极具吸引力的文旅IP,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中寻求平衡点?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夏河县委书记杨振林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称,“要探索高原文旅的‘第三种可能’,既不让文化遗产在冰柜中封存,也不任其在市场中迷失,而是让它们在数字时代绽放出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让数字化赋能高原文旅。”

2月28日,航拍“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的拉卜楞寺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无人机照片)九美旦增 摄

  夏河县地处甘肃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平均海拔3000米。其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佛教文化独特,民俗风情浓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被誉为“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

  地处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迄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拉卜楞寺古籍和文献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进。

  杨振林说,让“中国拉卜楞·世界藏学府”这张名片更加闪耀,是当地一直探索的方向。近年来,该县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全力整合文旅资源、打造文旅品牌、完善基础设施、举办节会赛事、强化宣传推广、探索“文旅+”模式,培育康养、研学等旅游新业态,推动夏河文旅品牌吸引力、关注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杨振林表示,接下来,该县将围绕拉卜楞寺等核心文旅IP,在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体验升级、促进活化共生等方面下功夫,推动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向“价值经济”转型。未来,为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拉卜楞寺等文化遗产的冲击,还将从生态负荷、文化纯度、社区受益等维度设定开发阈值,在持续做好保护和传承的同时,推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月28日,航拍“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境内的拉卜楞寺有三百多年历史,是藏传佛教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之一。(无人机照片)九美旦增 摄

  让年轻人参与到高原文旅的传承保护中来,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亦是夏河县的重点探索方向。

  据杨振林介绍,该县还建立非遗研学基地,鼓励开展相关课题研究,邀请传承人开展专题讲座,制作非遗短视频,扩大其在年轻群体中的知晓度,开发相关主题研学路线,开展主题校园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唐卡绘画、藏戏表演、藏香制作等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沉浸式学习与创新传承。

  将甘肃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壮丽的自然风光推介至海内外,是全国政协委员,甘肃文旅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培文关注的重要方向。

  石培文介绍说,近年来,甘肃文旅产业集团坚持资源开发向民族地区聚焦、产业投资向民族地区优先、旅游线路向民族地区延伸,支持甘肃民族地区文旅项目7.84亿元。

  “过去一年,我们着力开发‘自然风光+民族民俗’体验产品,立足甘南、临夏、陇南、张掖等地的风光和民族特色资源,研发房车亲子游、研学亲子游等15条旅游线路,组织开展穿越甘南、太子山旅游风情线等自驾游活动,累计收客1.2万人次。”石培文建议,希望甘肃继续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体育等行业深度融合,完善数字文旅和智慧服务体系,用数字技术讲好甘肃故事。(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