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正文内容
生态红古|绿满山川绘新篇 生态文明谱华章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11:2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7日电 (张轩昂)从造林绿化到城区美化,从公园绿地建设到道路景观提升,近年来,兰州市红古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篇章。

  愚公移山,坚持造林绿化

  在红古区,一场以造林绿化为主攻方向的生态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举全区之力实施兰州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完成人造林6.5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100%。

  走进红古区的乡村,只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红古区以“村村万树”为目标,科学规划村庄绿化工作,突出保护村庄自然生态,扎实开展“五边四旁”植绿增绿,发展富民兴村绿美产业。全区共栽植各类苗木14万株,为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赋予了生态底色。这些苗木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更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造林绿化的过程中,红古区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进行栽植。同时,加强后期管护工作,确保苗木成活率。如今,红古区的山川已经披上了绿装,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见缝插绿,打造宜居城市

  红古区不仅注重山川绿化,还十分重视城区美化工作。按照“见缝插绿、见缝播绿”的方式,红古区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新建绿地、改造旧绿地、加强道路绿化等措施,高品质推进海石湾城区园林绿化各项工作。

  在海石湾城区,随处可见的绿地和花坛成为市民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全年共栽补植七叶树、梓树、银杏等各类苗木、花卉34万株,种植、补植草坪、三叶草11200平方米,打造花海9200平方米。这些绿地和花坛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更为市民们提供了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红古区还注重提升城区绿化品质。通过实施公园绿地工程、道路绿化工程等,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绿化景观。在海石湾公园、川海桥下两侧游园、滨河路污水处理厂西侧游园等地,红古区对原有绿化景观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增植了多种乔木、花灌木和藤本植物。这些绿化景观不仅提升了城市形象,更为市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生态修复,重现碧水蓝天

  在红古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湿地治理工作也是一大重点。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是红古区湿地治理的典范之作。该项目总投资2.59亿元,治理面积73公顷,治理长度8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生态护岸、生态隔离带、生态廊道等。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红古区克服了重重困难。由于项目区土壤碱性大、植被成活率极低,红古区请来了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对土壤进行检测和改良。通过施肥、微喷灌溉等措施,成功让这片盐碱地焕发出了一片新绿。如今,该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快建设中。绿化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种植新疆杨、旱柳等树种4900余棵。项目的植被达到32种,有效提高了河岸水土保存率,为许多野生动物创造了栖息地。

  湟水-大通河交汇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显著改善了红古区的生态环境,更为黄河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科普于一体的湿地公园,是市民们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好去处。

  生态恢复,改善居民生活

  红古区作为甘肃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长期以来面临着采煤沉陷区治理的难题。自20世纪50年代起,窑街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这些沉陷区不仅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为了彻底治理恢复窑街生态环境,红古区政府决定实施窑街沉陷区生态治理工程。该工程累计治理沉陷区面积3000亩,其中完成造林绿化2700亩。通过实施该工程,红古区成功地将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成了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态区。同时,该工程的实施也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

  绿色发展,共创生态文明新红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古区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红古区将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和城区美化工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红古区将携手同心、共同奋斗,努力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全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和谐的生态文明新红古。(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