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斜挎三弦琴踏歌归乡 张尕怂构筑“行走的民间音乐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7日 16:2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27日电 (魏建军)黄河浊浪撞击着百年铁桥,兰州夜幕正被西北民谣的炽烈光芒浸透。4月5日,张尕怂“乃小从心”全国巡演将在甘肃大剧院掀起声浪狂潮。

  这位深扎黄土塬的民谣歌者,将弹拨三弦的苍劲张力,吟哦方言的泥土气息,糅合电子音浪与秦腔古韵,在黄河臂弯里搭建起一座“行走的民间音乐博物馆”——流动的民间音乐基因库正伴着涛声苏醒。

  生于甘肃靖远山沟的张尕怂,骨血里流淌着西北民间艺术的基因。少年时听着秦腔高亢的拖腔入眠,青年时期组建摇滚乐队的经历,最终都化作他重归民谣的养分。

  十余年间,他的足迹丈量过西北七十二个村落,拜师花儿歌手、凉州贤孝传承人,将濒临失传的曲牌与现代音乐熔铸重生。

  正如其自述:“每首作品都是从泥土里刨出的故事”,从《姐姐》中寒门长姐抚育弟妹的酸楚,到《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里白衣执甲的坚毅,再到《我画个甘肃给你看》勾勒的敦煌月色,他的音乐始终匍匐在黄土地的褶皱里。

  此次归乡演出,张尕怂精心调制了多重艺术配方。八米高的多媒体幕墙将投射采风途中记录的塬峁沟壑,电子合成器与板胡、三弦的对话中,非遗传承人冯兰芳母子的凉州贤孝将穿透时空,而《谈恋爱》等作品则将西北小调嫁接电子节拍,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迸发新的生命力。

  这场音乐盛宴远不止于听觉冲击。舞台将重现社火表演的彩绸与皮影,观众席间流转着手工剪纸灯影,沉浸式剧场让每个座位都成为西北乡村的炕头。张尕怂更化身说书人,在曲目间隙讲述采风时遇见的放羊老汉、剪纸阿婆,让《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的诙谐与《黄河尕谣》的苍凉,串联成一部流动的西北人文史诗。

  近年来,兰州“黄河大合唱”的声浪年复一年高涨,印证着这片土地深藏的文化自觉。张尕怂的回归,恰似一柄接通古今的铜钥匙——当“90后”观众为电子化改编的花儿鼓掌,当留学生跟着贤孝鼓点击掌,那些深埋于黄土层的故事,正以鲜活的姿态重获呼吸。

  正如音乐人自白:“民间音乐是活了几千岁的老人,我们只是努力靠近他。”这场即将在黄河古渡苍茫暮色中展开的旷野交响,既是对文明脐带的亘古朝圣,亦是为钢筋丛林里游荡的都市灵魂,淬炼出的一剂祛魅还魂的乡土药方。(完)

【编辑:杜萍】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