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陇原万象> 正文内容
魅力花都河州新韵 | 牡丹“各美其美”更“美美与共”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2日 12:2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临夏自古以来就有栽培牡丹的历史。此为2020年,临夏牡丹盛开图。(资料图)临夏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2日电 (艾庆龙 马洁 朱琳)当临夏州的紫斑牡丹与洛阳的魏紫姚黄跨越千里同框……1日,14家城市主流媒体共同发起的“十四省名城联动千万里国色芳华”大型融媒体联动报道启动,镜头对准同一朵绽放的国色,是对千年牡丹文化的全景式梳理,更是一次打破地域壁垒、探索文化协同的创新实践。

  这种联动首先展现了文化资源的整合智慧。牡丹在中国栽培历史逾千年,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沿岸,从西北高原到江南水乡,不同品种的牡丹承载着各异的地域文化: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豪迈、临夏紫斑牡丹的独特基因、菏泽牡丹产业化的活力……单朵牡丹的美是个性,成片花海的壮景则是共性。14家媒体以牡丹为纽带,将散落各地的文化珍珠串成项链,让民众看到牡丹文化的多元一体——这种“和而不同”的呈现方式,既凸显了地方特色,又包含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媒体联动的深层价值,在于为区域协作提供新范式。当下区域发展强调联动与协同,但如何找到既具文化共鸣又有产业关联的切入点并非易事。牡丹产业涵盖观赏旅游、深加工、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14个城市既有牡丹种植的历史积淀,又有文旅融合的现实需求。此次报道不仅是舆论造势,更可能成为产业协作的前奏:临夏的药用牡丹与洛阳的文旅IP能否互补?菏泽的牡丹籽油与江南的文创设计能否联动?媒体搭建的信息平台,正在为这些可能性创造对话空间。

  面对短视频时代的信息碎片化,主流媒体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形成传播合力?这次联动活动探索的答案是,以内容共创打破渠道壁垒,用融媒产品连接不同受众。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联动暗含着对文化自信的深层诠释。牡丹不仅是自然之花,更是文化符号:它承载着“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词记忆,见证着“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市井烟火,也映射着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升级。这种跨区域的文化对话,让“各美其美”的地方特色汇集成“美美与共”的文化自信。(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