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4月14日电 (岳钧)殡葬工作关系民生,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今年以来,榆中县把殡葬改革移风易俗作为改善民生、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全面提高惠民便民服务能力,突出殡葬事业公益属性,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切实把群众“身后事”办成省心事、暖心事。
“严管+引导”同推进,移风易俗树新风
榆中县严格按照《殡葬管理条例》和《甘肃省殡葬改革政策50问》等殡葬法律法规,组织全县殡葬从业人员进行系统学习,加深对殡葬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强化行业自律,提高守法意识。组建榆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殡葬移风易俗”宣讲队,通过整合资源深入讲、发挥优势沉浸讲等形式,大力宣传减少治丧天数、简化治丧流程、规范墓地选址等内容,引导群众不散埋乱葬、不建大墓、不立大碑、不硬化坟墓,树立文明、节俭、环保的丧葬新风尚。
榆中县甘草店镇三墩营村积极探索集中安葬区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乡贤等群体的带头作用,带动村民积极参与。目前,该村已集中安葬4人,并成立红白理事会,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推动文明、绿色、生态的安葬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服务”促提升,文明祭扫转观念
今年清明期间,榆中县各殡葬服务机构积极拓宽服务渠道,开展了电话预约代客祭扫、墓园统一代祭等便民服务,有效缓解了群众祭扫的压力。全县各公墓区积极响应“鲜花换纸钱”活动,累计兑换鲜花超过1200束,参与祭扫群众达1200人次。此外,各公墓区在主要路段设置了醒目的指引牌,增加了绿化鲜花景观,设置了保温桶,免费为群众提供热水、小毛巾、雨伞等必备品,全力为祭扫群众提供便利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线上+线下”聚合力,破旧立新筑文明
线上,榆中县充分利用“榆中发布”“文明榆中”等平台,广泛发布《甘肃省殡葬改革政策50问》以及倡导移风易俗的宣传微视频和相关信息,以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和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让居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更多殡葬新规。线下,榆中县民政局联合相关部门,在中心广场、健身广场等人员密集区设置展台、悬挂横幅、摆放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向过往群众讲解殡葬法规政策,耐心普及殡葬改革知识及“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的丧葬理念,鼓励居民采用绿色殡葬方式,减少土地占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据统计,参与宣传活动的群众达2200人次。
共建+共治,推动移风易俗见实效
榆中县坚持把推动殡葬移风易俗宣传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围绕“家庭和睦”“邻里和气”“移风易俗”等六个方面,试点推出乡风文明赋能乡村振兴闭环工作,利用乡风文明红黑榜,对积极践行文明理念、在移风易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积分并发布“红榜”露脸,对违反移风易俗规定行为的个人或家庭发布“黑榜”红脸。截至目前,评议发布红榜226户,黑榜42户。构建起了与民共治乡村事务、与民共享文明新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同时,坚持“把文化服务融入群众,把移风易俗融入生活”,通过以文化人、群众文化群众办等方式,引导广大群众结合殡葬移风易俗具体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内容丰富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20余场次,倡导移风易俗、赋能乡村振兴。
榆中县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找准办好群众“身后事”的“小切口”,做实移风易俗的“大文章”,不仅提升了殡葬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县乡村振兴和社会文明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下一步,榆中县将继续深化殡葬领域改革宣传,增强社会各界对绿色殡葬的认知度与认同感,持续推动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