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从河西走廊到陇东塬上,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农业提质增效效果明显,农业产业主体迅速增加,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不断开创新局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发动机”。在庆阳宁县北川万亩瓜菜基地的西瓜大棚里,一个个小巧圆润的西瓜掩映在翠绿藤蔓间,这批即将上市的早春西瓜成熟后主要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通过政策扶持、科技驱动、产业联动,宁县持续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种业是稳粮增产的核心驱动力。清水县创建“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成功培育出“兰天”系列丰产多抗、适应性广的小麦品种60多个,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2亿亩。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的有力抓手。武威市采用“联村共建、抱团发展”的思路,整合资金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实现了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带动集体增收的良性循环。在凉州区洪祥镇洪祥村集体经济产业园,大棚蔬菜长势正旺。
我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以产兴农、以业富民,衔接资金的58.82%用于产业发展,全省3473家龙头企业带动脱贫户51万户,9.5万个合作社带动脱贫户91.1万户。在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更高效、农村更美丽、农民更幸福的画面随处可见,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正在变为现实。
甘肃台报道。
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
记者:卢珍 谢明德 孙亮 周景峰 宁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