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观陇视频号每周一词(语)陇原通联滚动新闻中新专题·医者说·名师面对面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 正文内容
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缘何成西北深山“致富树”?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30日 09: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探访“中国油橄榄之乡”: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缘何成西北深山“致富树”?

  【解说】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两岸山坡上的油橄榄园里,农户拿着工具,忙着修剪油橄榄树枝,嫁接新品种。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在旁向农户细心地指导着,观察油橄榄生长情况。他介绍说,从最初农民零星的栽种,到如今漫山遍野的90余万亩。吃了很多苦,也走了弯路,能有如今的规模,真的很难想象。

  1964年,作为阿尔巴尼亚政府当年赠送给中国的“国礼”,油橄榄从地中海国家“远嫁”至中国,多地试种未成林成片,却在甘肃省陇南市发展到90余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油橄榄之乡”。

  那么这颗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为何能成为西北深山中的“致富树”?

  【同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赵海云

  大面积发展油橄榄武都是在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后,这几年我们才大力地大面积推广发展油橄榄,为什么发展它?这个油橄榄非常耐旱,原来这都是荒坡,没有树,没有一棵树基本上。现在我们通过高接换优,把一些像这样的优良的一些品种,高出油率的,性能又好的,群众都爱的这样的果树,就这样的一个树把它嫁接上去以后,一亩地(产量)到七八百公斤,我们现在最低保护价是7块钱,一亩的产量的话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解说】从海外舶来品,到深山中的大产业,油橄榄改变了许多山区民众的生活。农户赵志罡的父辈是陇南第一批种植油橄榄的,虽然辛苦,但是不错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更加看好“小果子”的发展前景。

  【同期】农户 赵志罡

  武都刚开始发展油橄榄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批种油橄榄树的,但是当时因为老百姓也不知道到底受益有多大,我们家第一批种了之后,后面受益了之后,然后大部分人都开始种开了。原来我们种花椒跟苹果树的时候,收入大概就是在七八万,但是我们种了油橄榄之后,当初能收个16万左右,也就是翻了一倍。

  【解说】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如今被称为“行走的油橄榄词典”。他介绍说,“浑身是宝”的小果子现在可以被加工成10大类、80多个产品,涉及保健、饮食、洗护、餐饮等多个领域。

  【同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赵海云

  另外我们橄榄叶子里面含有橄榄苦苷,橄榄苦苷的含量全国武都的含量是最高的,重点用于咱们的化妆品药品等等一些行业,而且现在卖得很火,所以这个产业的效益还是非常好的。

  【解说】赵海云也坦言,目前各类油橄榄产品研发力度仍然不够,还未完成大众普及,这是一个短板。

  近年来,陇南市实施油橄榄三年倍增计划,以提升橄榄油产量。同时,通过种质培育、水肥管理等方面的中外合作,加大引才引智步伐,提升油橄榄抗逆性,使其更适应中国水土。

  记者 高莹 甘肃陇南报道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