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9日电 (王金银)“您坐直些,头稍微抬一点,笑一笑……好嘞。”近日,在定西市漳县殪虎桥镇的村社里,志愿者举着相机,耐心地为老人们调整姿势,快门声此起彼伏。
今年以来,漳县把免费摄影志愿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各乡镇组建“流动照相馆”,穿梭在村社,用镜头为农村老人、留守儿童留住幸福瞬间,让民生温度在一张张照片里传递。
“我这把年纪,除了身份证上的照片,好多年没正经拍过照了。”家住殪虎桥镇的72岁王大爷坐在临时搭建的“摄影棚”前,志愿者递来梳子,帮他理了理衣领,又用毛巾擦了擦他额头的细汗。为了让人们放松,志愿者拉着家常,时不时说个笑话,原本有些紧张的老人渐渐舒展眉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些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提着器材上门。”参与活动的志愿者说,每次下乡前,他们都会提前准备好梳子、镜子、浅色背景布,还特意带上几件干净的衬衫,方便老人更换。从搀扶老人入座,到调整拍摄角度,再到后期修图,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当老人们拿到照片,小心翼翼捧在手里反复翻看时,志愿者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贵清山镇村民杨伯龙拍完个人照后,志愿者提议:“要不要把家里人叫来,拍张全家福?”杨伯龙一听,立刻打电话喊来儿孙。镜头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抱着孙子,晚辈们笑着看向镜头,温馨的画面被永久定格。
“我爸妈一辈子在村里操劳,从没拍过全家福。”杨伯龙的儿子说,这张照片比啥都珍贵。?
拍摄间隙,志愿者还当起了“老师”,手把手教村民用智能手机拍照。“您看,拍风景要找好角度,拍家人合照要靠近些,这样更显亲切。”村民们拿着手机跟着学,时不时举起手机尝试,现场热闹又温馨。
截至目前,这支“流动照相馆”已走遍贵清山镇12个偏远村落,为200多位村民留下了珍贵影像。
“小朋友,看这里,比个耶!”在马泉乡的一所幼儿园里,志愿者们正和孩子们打成一片。为了给留守儿童留下成长印记,马泉乡妇联“漳嫂帮帮团”特意开展免费摄影活动。活动现场,有的志愿者拿着玩具吸引孩子注意力,有的蹲在地上抓拍孩子的可爱瞬间,还有的忙着给孩子整理发型、擦拭汗水。
一开始,有些孩子面对镜头很拘谨,志愿者们就陪着他们做游戏、唱儿歌。慢慢地,孩子们放开了手脚,有的摆出搞怪表情,有的拉着小伙伴一起合影,教室里满是欢声笑语。“我要把照片寄给在外地打工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看看我长大了!”拿到装裱好的照片,小朋友举着照片蹦蹦跳跳,脸上满是欢喜。
为了让孩子们尽快拿到照片,志愿者们晚上加班加点,挑选照片、修图、打印、装裱,第二天一早就送到幼儿园。“每张照片都裹了保护膜,还配了相框,这样能保存得更久。”“漳嫂帮帮团”的成员说,希望这些照片能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温暖回忆。
一张照片,一份真情;一次服务,一片民心。漳县的“流动镜头”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拍照难、留影少”的问题,填补了留守儿童成长记录的空白,更拉近了干群距离。如今,在漳县的乡村里,敬老爱幼的新风尚伴着一张张笑脸悄然蔓延,温暖了整个武阳大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