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今日头条> 正文内容
甘肃陇南“智慧交管”:为道路安全开天眼 让便民服务触指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09日 16: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中新网兰州10月9日电 (高展 邓鹏银)汽车驶入甘肃陇南,语音提示随即响起:“前方桥隧密集,请减速慢行。”窗外青山连绵,桥隧相接,国庆期间一位自驾游客刚出高速就为这精准提示点赞。这背后,是陇南“智慧交管”正悄然运行的生动体现。近年来,陇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构建起一套不仅能“听见”提醒,更能“预见”风险、“锁定”违法的智慧系统,为民众假日出行筑起一道“智能安全网”。

  

国庆期间,陇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民警用无人机进行巡航。邓鹏银 摄

  全域感知 秒级预警

  “以前过复杂路段心里总是没底,现在还没到,提醒就先到了。”常年跑运输的李兴祥对此感触颇深。“它不像个冷冰冰的监控,倒像个副驾上的老伙计。”这声贴心的“叮嘱”,得益于“云哨”系统通过数据模型自动识别风险,实现“早识别、早预警、早干预”。

  假日期间,在G8513平绵高速,无人机不时从智能机巢自动起飞,参与空中疏导、事故勘查。指挥中心值班民警轻点鼠标,就能调度无人机定速巡航,使事故勘查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大幅降低了二次事故风险。同时,在西秦岭、米仓山等超长隧道内布建的全息隧道治理系统,对超速、违法变道等行为进行精准管控,助力这三处特长隧道实现了“零事故”。当风险被精准感知,如何将其转化为高效的执法行动,则对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国庆期间,陇南交警开展线上巡查工作。邓鹏银 摄

  数据画像 精准执法

  “以前执勤大多靠经验,工作量大、效率不高。现在我们带着数据上路,工作更有针对性,民众也更满意。”在高速工作十年的民警董肃道出了转变。这一转变,正是陇南构建“三道防线三张网”防控体系,运用大数据为高风险车辆和违法行为精准“画像”的成果。

  为将数据能力直达一线,支队培养了365名具备数据建模和无人机操作能力的民辅警。他们自主研发了210多个“小而美”的数据应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假套牌车识别、逾期未检车预警等9类12个违法预警模型,推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从“凭经验”向“靠数据”深刻转变。

  执法更“准”,道路更“安”。2025年以来,陇南全市交通违法查处总量同比下降6.24%,但针对酒醉驾、“三超一疲劳”等高风险行为的查处量却上升。精准执法带来了切实的安全保障,同期全市亡人交通事故同比下降超一成。

  

国庆期间,陇南交警充当“临时”导游,为游客介绍当地旅游资源。王林香 摄

  云窗服务 触手可及

  “真没想到,在家视频连线就把证件补办了!”西和县姜席镇的张兴瑞通过“车管云窗口”小程序,顺利补领了机动车登记证书后连连称赞。科技带来的便利,正悄然融入服务的每一个细节。

  民众的便利感体现在多个层面:“静默排队叫号”让服务大厅秩序井然;“周六预约办”方便上班族;“流动车管所”让老乡在家门口享受服务。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共同构成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生动实践。

  陇南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刘劭表示:“我们将推动更多警种数据接入,持续优化模型,深化‘全场景科技赋能’模式。”从险峻峡谷间的智能预警,到指尖轻触的云端服务,陇南“智慧交管”的探索,不仅实现了“零事故”与“秒办结”,更在于为同具复杂地形特征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演化”的数字化治理方案。(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