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4日电 (田鹏鹤)近日,60岁的张先生因咳嗽、气短、胸痛3个月,到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经过相关检查,诊断为左肺上叶恶性肿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柳小平及团队通过对患者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采取经支气管镜冷冻消融治疗术为患者治疗,对病变部位进行冷冻治疗,通过冷冻技术将气道内的坏死组织一点点清除。该治疗技术的运用,在全省尚属首例。
经支气管镜冷冻消融治疗术是在影像引导下针对某一脏器中特定的一个或多个肿瘤病灶,利用冷冻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直接导致病灶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或坏死的一种治疗技术。该技术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可重复性强、适应人群广等特点。
省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柳小平介绍说,经支气管镜冷冻消融治疗术是我国首创,于今年2月21日正式进入临床应用。目前,这项技术仅在全国少数地区开展。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成为西北地区首家引入这项技术的医疗机构。为广大迫切需要治疗的患者提供了国内最先进的治疗方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过充分准备和术前的精准规划,经与病人和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后,手术正式实施。术中,利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经气管镜引导径向超声及电磁导航定位,消融针顺利通过规划好的穿刺路径,精准到达瘤体位置,联合现场快速评价系统现场诊断,用仅1.9mm一次性冷冻消融针消融靶病灶,精确穿刺病灶进行消融治疗,历时1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效果立竿见影,患者气道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患者可自行活动,生活不受影响,肺功能得到最大程度保留,整个治疗过程微创、精准、高效。
柳小平介绍说,传统的肺癌冷冻消融术通常采用经皮(胸壁)穿刺的硬针,这种方法可能会损伤路径上的重要结构,如正常肺组织、胸膜、叶间裂、气管、血管等,从而引发气胸、出血、针道种植等并发症。而经支气管冷冻消融治疗术通过电磁导航或超声电子支气管镜导航系统,经人体自然腔道进针,精准到达靶病灶部位,不损伤人体组织或结构,其相应的并发症更低。这样的新技术为更多老年人群、基础疾病众多人群或肺部多发结节的恶性结节患者带来更为精准、微创的崭新治疗选择。这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望进一步提高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近年来,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甘肃省呼吸内镜专科联盟牵头单位,不断精进技术,创新发展。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率先开展硅酮支架置入术、内科可弯曲胸腔镜技术、开展超声小探头引导下肺外周小结节穿刺活检术、恶性肿瘤经支气管镜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肺癌及肺部结节复合式冷冻消融术等近20项甘肃乃至西北领先的新技术。累计完成胸腔镜手术4000余台,每年气管镜介入治疗案例达5000余例,为甘肃省内呼吸危重症介入诊治病例数最多、开展呼吸内镜技术最全面、呼吸内镜联盟成员单位最多的中心。诊治患者辐射甘肃、青海、新疆、宁夏、西藏等西北地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