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健康医疗> 正文内容
兰大二院青年医者陈德新:传承中医文化,精心呵护“她健康”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6日 15:35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2月6日电 (李思瑶 朱帆 周媛)提及中医,大多数人都爱用“老中医”来形容,认为年龄越大技术就越高,尤其是一些满头白发的老中医往往是一号难求。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有一位年纪尚轻,甚至有点稚气未除的中医,却靠着口口相传不断抬高着名气成为医者达人,他就是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陈德新。

  与陈德新初次见面是在产科门诊室,他年轻而沉稳的面容上洋溢着自信与亲和力。作为产科的男大夫,且擅长中医诊治,他的出现或许让人有些意外,但正是这份独特,让他在这个领域绽放出别样的光彩。

  修身修心,坚定信念

  陈德新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祖上三代都是中医,在他还懵懂无知的孩童时期,家中那满屋子的医书就像是他的玩伴,他常常好奇地翻动着书页,仿佛能从那泛黄的纸张中嗅到古老医术的独特气息。

  2006年6月,19岁的陈德新参加完高考,他就开始迫不及待地投身于医学世界。他先是一股脑把所有的报考志愿都填成了医学,之后暑假的每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窗前,他便早早地来到父亲的诊室,坐在父亲身旁,仔细观察着父亲与每一位患者的交流,那沉稳的语气、关切的眼神,都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晚上,他就坐在角落,专心致志地背诵经典医籍,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就虚心地向父亲请教,父亲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从基础的药理到临床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一心向往医学殿堂的陈德新最终被兰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录取,自此,他开启了全新的求学征程。周内,他穿梭在兰州大学医学院现代化的校园,沉浸于西医的知识海洋,探索人体的奥秘,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周末,他又回到父亲的中医门诊,在熟悉的药香中,跟随父亲诊疗病人。

  他见证着中西医的奇妙碰撞,感受着两种医学体系的独特魅力,在西医的精准诊断与中医的整体调理之间,他努力寻找着平衡,构建起属于自己别具一格的诊疗方式和体系。他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家族医术的使命,更要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手握医术,心怀医德

  每天在陈德新的诊室里,总是挤满了前来就诊的患者,其中看不孕不育的患者颇多。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家庭幸福的纽带,不能生育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见多了不孕不育患者,他们的遭遇让陈德新感到同情和惋惜,所以陈德新总是尽己所能,助力她们圆梦。

  40岁的患者李女士六年前被确诊为不孕症,双侧输卵管严重堵塞。丈夫知道此消息后因外界压力想过离婚,身心疲惫的李女士慕名找到了陈德新,后来经过陈德新的诊断,确诊为月经失调、不孕症、肝肾亏虚型,经过诊治,施以调治,李女士最终如愿以偿怀孕。

  “没到二院之前,走了很多弯路,都没有把病治好,是陈德新主任帮我实现了做妈妈的梦想,给我带来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去看过很多医生,陈德新主任最我满意的大夫,对人特别好,一直鼓励我,让我有信心!总是为患者着想,态度也超好,目前我家宝宝已经出生快两个月了,非常感谢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德新从学医到从医历经十余载,他的刻苦和勤奋好学已经治愈了数以千计的患者,每天都有人慕名而来求诊,他依靠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认可。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作为一名产科医生,刚工作时压力很大,因为年轻,又是男性,陈德新不免被患者质疑,但他坚持用疗效说话,经过多年反复钻研中医经典文献并紧密结合临床,不断充实提升自己的中医水平,逐渐赢得了患者的好评,并通过口口相传,慢慢有了自己的“粉丝圈”。

  “一旦决定学中医,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条艰辛的道路,只能义无反顾,没有退路!”对于中医这条路,陈德新决定一往无前。也许正是因为有他这样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以及从医一来对中医理论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使得他掌握了日益精湛的医术,给许多濒临破碎的家庭带来了欢乐和幸福,这些患者笑称陈德新是“送子观音”“妇女之友”。

  临床工作中,对于妇科常见多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妇科炎症等,陈德新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而一些妇科疑难病症,如在先兆流产及早产、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泌尿系结石等多种妊娠合并症等病症时,陈德新通过细心体查症脉,认真加以辩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灵活处方用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德新常说:“临床工作,靠技术和经验更踏实。”从成为医生的那一天起,他就从未停止学习,从未停止对医案的研究积累。“先传承再创新。目前我还处于学习传承的阶段,只有不断地学习名家经典医案,结合实际病例,才能从古方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运用和借鉴现代医学知识技能,更好地为中医服务、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他说。

  岐黄之道,至精至微。“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因此,对中医,我们一定要传承好、继承好、发扬好。”如今,中医对于陈德新来说早已不是家族传承的符号,在中药苦涩的独特芬芳中,陈德新逐渐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