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7日电 (朱婷婷 刘亚莉)15日傍晚一场暴雨初歇,平凉市崆峒区崆峒镇西沟村村民翟有在村内大柳树西侧水池中,意外发现1条体长110厘米、体重6.1公斤的大鲵(俗称“娃娃鱼”)。该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也是西沟村第三次记录到野生大鲵活动踪迹。
经平凉市崆峒区畜牧兽医局专业人员现场检查,这条大鲵体表无外伤、活动能力正常,健康状况良好,体色呈棕褐色且斑纹清晰。目前,它已被移交甘肃秦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由专业机构实施后续保护。
此前,西沟村曾两次发现野生大鲵:首次为2016年7月,第二次为2024年6月,两次发现的大鲵均已送至上述保护区,目前生长状态稳定。
西沟村位于崆峒山腹地,区域内溪流洁净、森林覆盖率高,自然生态基底优良。近年来,崆峒镇以流域综合治理、封山育林等措施为抓手,持续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当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对水质、水温、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指示物种”,野生大鲵的频繁现身,直接印证了崆峒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趋势,更成为当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鲜活例证。
随着群众生态保护意识逐年增强,主动参与野生动物救助、监测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今,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在绿意盎然的崆峒大地徐徐铺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