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中新观陇> 正文内容
中新网甘肃周周见 | 特色产品“出海”迎高光时刻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 16:52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8日电 9月份以来,甘肃省外贸出口领域呈现“多品类突破、多区域拓展”的良好态势,农产品、医药、装备制造、高附加值生物制品等特色产品接连实现“出海”新突破。

  从敦煌葡萄首次叩开海外市场,到矿用绞车打入非洲供应链;从中药材外贸额同比激增超五成,到蔬菜出口额暴涨35倍,甘肃以产业优势为根基、政策协同为支撑,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释放。

  在农产品出口领域,甘肃特色“甘味”品牌表现亮眼。敦煌市依托光照充足、沙质土壤等独特优势,培育的红地球、无核白葡萄获“中华名果”与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近期21吨鲜食葡萄经冷链从凭祥口岸出口越南,成为今年甘肃葡萄首次“出海”案例。

图为成熟的敦煌葡萄。(资料图)敦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为助力产业拓展,当地同步举办“一带一路”葡萄产业研讨会与葡萄文化旅游节,并出台12条支持措施,推动葡萄产业从文化展示向市场拓展延伸。

  陇南市礼县则深耕“陇药出海”,2024年外贸出口达4.77亿元,同比增长56.9%;2025年1—8月出口2.539亿元,增幅22.2%。当地春天药业依托道地中药材资源,不仅实现大黄、党参等产品“零退货、零纠纷”出口,更首次将柴胡推向国际市场,目前产品覆盖日韩、东南亚,正拓展新加坡、中亚等新兴市场,预计2025年中药材及农产品出口额将突破2000万元。

  天水市农产品出口则迎来“量价齐升”。今年1—8月,当地鲜货冷藏蔬菜出口额4497万元,同比增长超35倍,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额的30%,大蒜、西蓝花等主力品种通过全程冷链与溯源二维码,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新鲜度;豆制品出口额亦达660.1万元,同比增长24.2%,涵盖19种产品,远销美、韩等9国,当地兆丰农业更跻身全国豆制品行业品牌50强。

图为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现场查验出口蔬菜。郑雪眉 摄

  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成为甘肃外贸新增长点。平凉市甘肃量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8N-乙酰-L-半胱氨酸(医药中间体),近日顺利出口北美,这是甘肃高附加值生物制品首次“出海”。

2024年11月22日,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一家皮革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整理鞣制后的牛皮。(资料图)九美旦增 摄

  该产品以本地玉米淀粉为原料,年可消化玉米80万吨,形成“种植-加工-外贸”完整产业链。同期,临夏州蓝湿牛皮首次直供香港市场,在兰州海关所属金城海关“上门辅导”下,企业顺利突破流程与标准壁垒,为拓展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奠定基础。

2024年9月19日,甘肃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万亩玉米制种基地。(资料图)戴文昌 摄

  装备制造出口也迈出“里程碑一步”。9月15日,甘肃电气集团慧盾公司矿用绞车从青岛港启运津巴布韦,这是甘肃矿用核心装备首次进入非洲市场。依托中津“一带一路”与“2030年愿景”对接机遇,慧盾公司90天完成“生产-物流-认证”全流程,其设备将助力津巴布韦矿业升级,也为甘肃装备制造融入中非矿业合作打开通道。

慧盾公司矿用绞车首单出口津巴布韦。

  外贸突破的背后,是政企协同的“护航力量”。定西市税务局通过精准推送退税政策、构建风险防控体系,为企业减负赋能——甘肃三迪植物化学今年已享出口退税88.46万元,蓝天马铃薯产业累计获税费减免超1800万元。

  兰州海关系统则推广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原产地证自助打印,平均缩短办证时间0.5个工作日,敦煌、天水、平凉等地海关更“一企一策”定制通关方案,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图为兰州海关所属天水海关关员开展出口豆制品企业监管。贾刚 摄

  从“甘味”农产品到“甘肃制造”装备,从传统品类到高附加值产品,甘肃外贸正以多元突破之势链接全球市场。下一步,当地将持续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强化政企协同与服务保障,推动更多特色产品走向国际,为外向型经济注入持久动力。(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