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观陇9月11日电 许多外地人对甘肃辣椒的认知,始于一碗地道的兰州牛肉面。当那勺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辣椒油浇入碗中,瞬间唤醒整碗面的风味层次——香而不燥、辣而不呛、红而不辣,这或是甘肃辣椒最能吸引人的一幕。
然而,这勺辣椒油只是甘肃辣椒田园的一个代表。在这片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中国丰富多元的辣椒品种和辣味文化。
一碗牛肉面,是一扇认识甘肃辣椒的窗口。兰州牛肉面馆里那勺辣椒油,堪称甘肃辣椒的“最佳代言人”。它所用的辣椒通常产自天水甘谷、定西陇西等地,肉厚、油多、色艳、香醇,经过研磨后用热油泼出那一刻,顿时香气四溢。
“甘肃辣椒的香是一种醇香,不像川渝的麻辣,也不像湖南的燥辣,它更柔和、更持久。”有报道援引牛肉面师傅这样的评价。正是这种独特风味,让无数食客在品尝牛肉面的同时,也对甘肃辣椒产生了浓厚兴趣。
殊不知,从河西走廊到渭河谷地,甘肃有着多彩的辣椒版图,品种之多、风味之广,远超外人想象。
在河西走廊,张掖、酒泉等地品种肉厚、色绿、味甜辣,大量用于制作脱水辣椒粒、辣椒粉,出口海外并供应全国方便面、调味包企业。
在张掖高台西部辣椒产业园里,农田里收购的辣椒已变身辣椒粉、辣椒酱等产品,身价翻倍。这里正崛起西北地区最大的辣椒精深加工中心,年加工鲜椒能力突破5万吨,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0%以上。
而在渭河谷地,以天水甘谷、定西陇西为核心的区域,干物质积累高,追求的是极致的香气、红色素和油分,成为高端辣椒面、火锅底料和优质油泼辣子的核心原料。
相对而言,陇东辣椒曾经名不见经传。如今亦有报道说,庆阳市宁县已将辣椒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培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辣椒种植从零散化、传统化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变。
天水麻辣烫的走红原因,当地人多认为,最关键还是食材和调料好,其中麻、辣的调料都出自甘肃。
甘肃辣椒产业呼之欲出,不仅源于自然禀赋,更得益于科技赋能。多地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高产、抗病性强的辣椒品种的研发与推广。
比如,高台辣椒研究院联合甘肃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每年试验示范50多个新品种,推动保银829、遵辣9号等优质品种覆盖率超90%。同时,针对机械采摘难题,与赛贝露、嘉宝机械合作研发的改进型收获机械,将破损率降低至10%以下,破解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天水市政府官网一篇信息来源为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消息显示,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天水试验站积极响应甘谷县辣椒产业发展需求,依托该所组建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以科技力量护航甘谷辣椒种苗生产,助力产业赋能增效。在技术服务队的全力保障下,甘谷县1.63亿株辣椒幼苗如期高质量交付,可以满足全县187个标准化辣椒生产基地用苗。
甘肃辣椒产业未来可期。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会有更多甘肃优质辣椒产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写在最后,当您下次品尝兰州牛肉面时,不妨细细感受辣椒油的香醇——那是甘肃大地的馈赠,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风味传承。甘肃辣椒,这个曾经被低估的味觉宝藏,正在以其独特魅力,征服越来越多食客的味蕾。(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