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科技教育> 正文内容
兰州校长名师面对面 | 兰州百年老校探化学知识点“串”之趣点亮学习路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7日 16:59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7日电 (戴文昌 路晓瑛)高中化学常因“碎片化”的知识点让学生望而生畏,死记硬背成了无奈选择。兰州市第三中学高中化学教师武培瑞说,高中化学知识看似庞杂,实则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只要做好系统梳理,把零散知识点串成串,才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一步。

  兰州市第三中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的兰山书院,1913年更名为“甘肃省兰州女子师范学校”,经过多次更名和变革,最终在1965年被正式命名为兰州市第三中学。

9月16日,位于兰州市第三中学校园内的“兰山书院”牌坊。 戴文昌 摄

  而这所百年老校的教育活力,不仅源于厚重的历史积淀,更离不开对教师队伍是教育第一资源的深耕培育。正是在这样的育人氛围中,该校高中化学教师武培瑞,对化学教学也形成了自己深刻的思考与见解。

  在日常教学中,武培瑞会引导学生以教材章节为基础,按逻辑分层梳理,从物质的量、元素周期律等核心概念入手,串联起各类化合物的性质与反应规律,再延伸到工业生产、实验设计等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打破知识点间的壁垒,告别“碎片化”记忆困境。

  这样的教学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变化。兰州市第三中学高三学生王翊帆说,以前记化学方程式总混淆,现在跟着武老师梳理知识框架,不仅记得牢,还能举一反三,通过系统梳理,自己对化学知识理解从“碎片化”变成了“系统化”,学习效率大幅提升。

  “梳理知识只是起点,真正的化学学习,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度思考。”武培瑞说,高中化学学习不能停留在“记住是什么”,更要探究为什么,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思维活动。

图为“兰山书院”牌坊前的柱顶石。 戴文昌 摄

  课堂上,武培瑞还常以“问题链”激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多问一个为什么”。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慢慢养成了探究化学本质的习惯。王翊帆,以前学习化学只满足于“会做题”,现在会主动琢磨化学反应现象背后的机理,这种思维上的转变,让自己对化学知识理解愈发透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动手探究是感受化学魅力的最佳方式。在武培瑞的教学理念中,探究实践是连接知识与能力的桥梁,也是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探究实验中,学生们通过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观察不同情况下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不仅验证了理论知识,还自主发现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存在临界点。王翊帆说,当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时,那种成就感比考高分还开心。

图为学生在科技活动教室里操作机器人模型。 戴文昌 摄

  武培瑞说,探究实践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探索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都得到了锻炼,这正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核心体现。

  如今,在武培瑞的课堂上,化学不再是枯燥的公式与定理,而是充满逻辑之美、探究之趣的科学领域。他所带的学生不仅化学成绩稳步提升,更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主动探究的习惯。(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