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统战新语> 正文内容
西北师大赴玉门移民乡开展语言调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12:14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8月27日电(卢奕洁 马晓棠)西北师范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东乡族移民语言生活与融合问题调查研究实践团”于近日赴玉门市开展实地调研。

  8月21日,实践团首站抵达玉门市委统战部,围绕东乡族移民语言生活与社区融合开展座谈交流。

  东乡族移民语言呈现出“内部传承、外部适应”的双语特征:东乡语在家庭和社区内部承担文化认同功能,国家通用语言则成为获取教育、就业、公共服务等社会资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系统开展语言生活研究,可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融合发展提供学理支撑与实践路径。

  22日至23日,实践团深入小金湾乡、独山子乡和沙梁子社区开展入户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共走访50余户家庭,深入调研了东乡族移民的语言习得、使用现状与代际变迁。

  调查显示,移民多来自临夏州东乡县的各个乡镇,部分人把临夏话作为日常交际语。一位小金湾乡村民分享:“刚移民时,整个村子只有两家说临夏话,为了融入社区,我自学东乡语。”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普及,两个移民乡的普通话使用率显著上升,家庭内部出现明显代际语言转用现象:老年人多熟练使用东乡语、能听懂但不会说普通话;年轻人则相反,普通话流利但东乡语表达能力减弱。

  相较小金湾与独山子,位于城区的沙梁子社区语言生态更为多元开放。作为以东乡族为主的流动人口聚居区,居民普遍能根据不同场合灵活切换东乡语、临夏话和普通话。一位店铺老板表示:“我平时与同族说东乡语,和本地人讲临夏话或普通话,交流毫无障碍。”可见,东乡族移民群体表现出的强大语言适应性与文化包容性。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的纽带。本次调研通过扎实的田野工作,系统梳理了东乡族移民在玉门市的语言生活图谱,深刻揭示了多语共生环境下语言使用、传承与转用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调查表明,东乡族移民积极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了从“语言隔离”到“语言互通”、从“文化适应”到“社区融入”的重要转变。这一过程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拓展,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社会生根发芽的生动体现。

  语言交融是一场富有温度和共鸣的“双向奔赴”。它既需要移民群体主动融入新语境,也依赖主流社会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玉门市通过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政策保障与社会支持。实践团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为今后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更为探索国家通用语言推广普及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

  未来,西北师范大学将继续建立校地联动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展民族地区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新路径,促进各民族情感相通、文化共融、发展共享,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注入持续而深厚的动力。(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