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9日电(高展)17日晚,秋雨蒙蒙,已有丝丝凉意,但甘肃两当县体育场内锣鼓震天,一场与众不同的足球赛事——“村超”甘肃赛区两当邀请赛在此启幕。没有豪华的职业球星,没有商业化的运营团队,这里有的,是乡村干部、教师、医护人员、返乡青年组成的18支本土球队,是震天的锣鼓、嘹亮的两当号子,以及三百名足球少年充满活力的操演。
这场赛事背后,藏着一个小县城借力“村超”IP实现文体旅融合创新的突围尝试。
从苗岭到秦岭:“村超”模式的跨地域创新
两当与榕江的“村超”合作,不仅是赛事授权,更是一场南北地域文化的深度对话。榕江县政协副主席金文凤在当晚的致辞中道出关键:“两当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茵赛场,让生态优势赋能体育赛事,为‘村超’注入了独特的秦岭南麓风情。”
与榕江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风情不同,两当为“村超”增添了三大独特元素:红色文化、秦岭生态和非遗传承。开幕式的节目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烽火》情景舞蹈再现两当兵变的革命历史,《蜜源之光》生态舞蹈剧展现当地优质的生态环境,《两当号子》则让非遗与现代体育同台共鸣。
60天极速筹备:一个县城的“村超”加速度
从7月16日签约到9月17日开幕,两当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体育场改造、组委会成立、9个专项工作组组建、21名裁判员培训、百余名志愿者招募……这场“两当速度”的背后,是全县上下对“村超”机遇的精准把握。
正如两当县委书记李彦平所言:“‘踢得好不好不重要,参与和共享足球快乐最重要’是每个队员最质朴的心愿。”这种草根性和参与感,正是“村超”区别于商业赛事的核心魅力。
赛事+:超越足球的乡村振兴实践
两当的“村超”实践远不止于足球。赛事期间同步开展的美食品鉴、非遗体验、农特展销等活动,正在构建一个“赛事+”的融合发展模式。
该县紧紧围绕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发展定位,坚持“以赛促旅、以旅彰文、以文兴业”。近年来成功举办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云屏山地挑战赛等品牌赛事,获评全国群众体育运动先进县、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典范县。
县域经济的新赛道:体育IP赋能乡村振兴
两当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通过打造特色体育IP,实现“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这种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一是因地制宜的地域特色植入,二是全民参与的草根属性保持,三是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两当凭借红色文化、秦岭生态和非遗资源三大优势,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
随着武都白龙江蛟龙队与宝鸡恒星足球队表演赛的开球,“村超”甘肃赛区两当邀请赛正式拉开战幕。接下来的26场精彩对决,不仅是足球技艺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乡村体育如何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这片曾经打响“两当兵变”的红色土地,正在绿茵场上书写新的传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