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21日电 (杨成利)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之际,敦煌这座以文化立身的城市,正以一场润物无声的“城市更新”,让千年文化从展厅“飞”入街巷,“活”在市民游客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敦煌市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让敦煌文化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走在敦煌街头,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车水马龙的路口,九色鹿图案踏着祥云穿越红绿灯的流光,让古老传说在现代交通的韵律中焕发新生;街角的果皮箱上,莫高窟藻井纹样悄然舒展,将壁画里的绚丽色彩化作触手可及的文明细节。
“今天我们过来逛街,这边的路灯也好,地砖也好,都是带有敦煌文化特色的。”青海游客彭措扎西说,“感觉不管到哪里,都像是在博物馆一样,这种感觉非常好。”
来自河南的游客吉振华也是第一次来敦煌就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像信号灯,商场门前的地砖,特别明显的地标性建筑,还有供外地游客打卡的装饰,都特别不错。”
近年来,敦煌市把文化基因嵌入城市更新全过程,以汉唐风貌整体改造5条主街立面,设计飞天、驼铃、藻井主题路灯点亮夜色;从壁画中撷取莲花纹、藻井、古币等500余种图案,雕刻4000余块文化砖铺进街巷。
如今,敦煌壁画、驼铃、藻井等符号已从展厅搬进街巷,成为路灯、地砖、果皮箱等日常设施的设计元素;文化资源转化为可见、可感、可用的城市配套,既提升了城市形象,也增强了市民和游客的获得感。
在第八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之际,敦煌正以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向世界展示着文化赋能城市发展的创新实践。从主干道的巨型墙绘到社区的便民设施,敦煌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城市肌理,让每一处角落都成为讲述历史的“露天博物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