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新动陇南 | 寻一处心安,何须远行?且看陇南文旅如何作答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30日 14:30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30日电 (高展)苏轼曾慰友人:“此心安处是吾乡。”旅途的终极意义,或许正是为了寻找一处让内心感到宁静、充实与喜悦的“故乡”。

  这个国庆,当游人的脚步踏上陇南2.7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陇南文旅以57个国家A级旅游景区、2100多个美丽乡村的体量,为“何处寻心安”这一命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答案,写在千年非遗的当代新生里

  陇南文旅的第一个答案,藏在非遗与现代交融的绚烂画卷中。

  “陇南的底气,源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陇南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魏朝晖说。这份馈赠,正通过创新的方式焕发新生,成为抚慰现代人心灵的良方。

  在文县,《白马盛典》的旋转舞台座无虚席。当AR技术让古老的“池哥昼”面具舞在眼前复活,当白马人的英雄史诗在星空下回响,来自西安的王先生感叹:“这不仅是看演出,更像是触摸到了一个民族千年不变的心跳。这份文化的厚重,就是最好的安心剂。”

  几乎同时,武都万象街的夜空被1600度的铁水点亮。非遗“打铁花”将夜幕烫出璀璨星辰,以最炽热的方式,回应着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寻。

陇南市武都万象街。王肖晶 摄

  “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魏朝晖介绍说,“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营’,既让非遗薪火相传,也为群众创造就业。”这一机制,正是陇南文旅交出的一份务实答卷。

  答案,藏在山水田园的静谧怀抱里

  陇南文旅的第二个答案,勾勒在自然与乡村共同描绘的宜居图景中。

  “我们正在构建‘大景区+全域乡村游’的发展格局。”魏朝晖表示,陇南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理念,将2100多个美丽乡村串联成无门票的生态景区,这是陇南对“诗意栖居”最真诚的回应。

  在两当云屏,甘肃首个“国际慢城”的秋日格外动人。阳光透过彩林,落叶铺成地毯,时间在此放缓脚步。“去年国庆,我们的客房提前半个月就订满了。”民宿主人张先生说,“来这里,就是为了寻得片刻安宁。”这份安宁,正是陇南文旅对“慢生活”诉求的最佳回应。

两当云屏。两当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康县梅园沟,森林覆盖率超过70%的区域成为写生爱好者的天堂;在西和晚霞湖畔,母亲手把手教女儿制作乞巧香包。一针一线间,传承的是与土地相连的朴素幸福。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陇南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1443.55万人次。“乡村游已成为拉动文旅经济的新引擎。”魏朝晖说。这组数据,是市场对陇南乡村之美的有力投票。

  答案,绘在融合共生的未来蓝图里

  陇南文旅的终极答案,展现在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和谐共生中。

  “我们始终围绕‘大景区+全域乡村游’发展格局,积极打造‘两点+两带+两域+两环’发展布局。”魏朝晖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597.09万人次,同比增长20.58%,增速位列全省第二。这份成绩单,是陇南文旅发展路径正确性的最好证明。

  在哈达铺,红色旅游让三万多名群众吃上“旅游饭”。三年来,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累计接待380万参观者。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在这里给出了“文旅富民”的生动答案。

  智慧旅游则让这份“心安”触手可及。“我们优化‘一部手机游甘肃(陇南)’平台,实现一站式智能服务。”魏朝晖说。科技赋能,是陇南文旅对时代命题的创新回应。

  于秋色中,见答案

  展望未来,魏朝晖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力争到2027年,全市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超5600万人次。”这不仅是发展目标,更是陇南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文县碧口古镇。刘玉玺 摄

  秋夜微凉,陇南大地却处处洋溢着温暖与活力。从《白马盛典》的文化震撼,到云屏三峡的岁月静好,再到万象街的市井烟火,陇南的每一片秋色都在参与你对“心安之处”的定义,都在为“寻一处心安,何须远行”作出最完美的回答。

  那么,这个国庆,你准备好来领取陇南文旅为你准备的这份答案了吗?(完)

【编辑:刘薛梅】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