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陇南宕昌:“智慧+服务”绘就文旅融合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1日 12:2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1日电(刘国庆 张吉平 董红玲)十月金秋,陇南市宕昌县以壮美的山水风光为底,以精细的服务保障为笔,交出了一份文旅融合的亮眼答卷——1日至8日,全县共接待人数68.91万人次,同比增长42.5%,综合旅游收入38934.15万元,同比增长43.8%。其中官鹅沟接待人数15.82万人次,门票收入791万元,哈达铺接待人数9.692万人次。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文旅+康养”“智慧+温情”“志愿+服务”的深度融合,更折射出宕昌打造甘肃文旅名片的实践经验。

宕昌官鹅沟绚丽秋景。宕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文旅+康养:把“本地优势”做成“服务亮点”

  “爬3小时山路,泡个当归药浴、喝杯黄芪茶,比啥都舒服!”四川游客赵女士在官鹅沟娥嫚驿站的感叹,道出了宕昌“文旅+康养”的独特魅力。

  宕昌县依托“千年药乡、红色圣地”禀赋与绿色生态优势,构建起了“1个健康养生服务中心+1家康养医院+5家康养民宿+20个康养驿站”的全域服务体系。双节期间,20个康养驿站接待超8000人次,2200余名游客体验中医理疗。

  宕昌县健康养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永发说:“我们不只是卖风景,更是把本地资源变成游客能触摸到的体验,这才是留客的关键。”

  智慧+温情:以“精细保障”守住“游玩舒心”

  “您看大数据屏,鹅嫚沟现在客流少,我给您规划一条不绕路的路线。”在宕昌西高速路口,几名志愿者对着手机上的实时客流热力图,为老年游客规划行程——这是宕昌“智慧+温情”保障的日常切片。

  为应对客流高峰,宕昌提前制定运营与应急预案,以景区指挥中心的大数据平台为核心,实时调度车辆接驳、更新景点客流;同步联动公安、文旅、交通、卫健、乡镇等部门,推行“空地一体、数智联动”安保模式,还开放主城区公共机构停车场,解决“停车难”。

  而在官鹅沟游客中心,印着景区logo的定制月饼免费发放,身着传统服饰的工作人员与游客合影,圆月剪纸与远处雪山同框——科技的精准与人文的温度,让游客“玩得顺畅,更玩得暖心”。

国庆期间多彩活动不断上演。宕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志愿+服务:让“红马甲”成为“流动风景”

  双节里的宕昌,最亮眼的莫过于穿梭在景区、交通枢纽的“志愿红”。

  539名志愿者坚守9个服务点,8天累计服务超8.3万人次:在雷古山观景台,他们递上导览图,提醒“10点有官珠娥嫚实景演出”;在高速路口,他们帮老年游客操作线上预约;在哈达铺火车站,他们叮嘱“山里晚上凉,记得添衣”。

  “虽没和家人过节,但游客的一句‘谢谢’就值!”连续5天在岗的志愿者小李的话,道出了这群“服务者”的初心。社会力量的主动参与,不仅缓解了景区服务压力,更让“奉献精神”成为宕昌文旅的“软实力”。

健康养生服务中心里的贴心服务。宕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品质+体验:产业提档升级激活文旅消费

  近年来,宕昌县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的品质和接待能力,先后实施景区道路改造、沟道治理、人车分离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9D玻璃桥、球幕影院、雷古山客运索道、野奢度假酒店等一批旅游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官鹅沟大景区的发展,带动了景区9个行政村的乡村振兴,让当地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目前,全县建成农家乐96家、农家客栈137家,发展民宿床位8000多张,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人数达到4000余人。

  如今的官鹅沟大景区,已形成“春赏杜鹃、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戏冰雪”的四季旅游格局。

  这个双节,宕昌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好的文旅体验,既要“有山水可看”,更要“有温度可感”。从将本地资源转化为服务优势,到以科技赋能精细保障,再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宕昌用“真心”换“口碑”,不仅让游客记住了官鹅沟的红叶与云海,更让“宕昌服务”成为甘肃文旅名片上最鲜明的底色。(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