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采编:0931-8562277
  • 传播合作:18909311858
中新网·甘肃新闻
中新网甘肃新闻正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旅游> 正文内容
千年盐韵焕新彩 漳县古法制盐技艺惊艳定西非遗展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4日 08:47  
来源:中新网甘肃
分享到:

  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14日电 (胡婷婷 董建彬)10月11日,定西市文化馆内人头攒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盛宴——“匠心传承遗韵定西”第三届定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暨民间手工艺作品展精彩启幕,其中漳县千年盐韵展台成为全场焦点,古法制盐技艺引得观众纷纷驻足,赞叹不已。

图为展会展示的古人制盐用的工具。

  穿越千年的盐井风情

  走进展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漳县展区那口古朴典雅的盐井模型。木质井架巍然矗立,麻绳缠绕的轱辘仿佛随时都会转动起来,让人瞬间穿越回千年前的繁忙盐场。

  “快看,这就是古代人制盐用的工具。”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兴奋地指着盐井模型说道,孩子则瞪大了好奇的眼睛。

  展区内陈列的卤水、盐头、盐砖等实物,配合精美的剪纸艺术,生动再现了漳县“因盐而兴”的悠久历史。“我们漳县制盐历史悠久,‘宝井汲玉’这个美誉可不是浪得虚名。”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道。

图为民众参观展览。

  剪纸艺术与盐韵交相辉映

  在漳县展区,剪纸艺术与古法制盐技艺的巧妙结合成为一大亮点。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有的描绘古代盐工辛勤劳作的场景,有的展现盐井的壮美风光,红色的剪纸与白色的盐晶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而迷人的视觉效果。

  “没想到剪纸还能这么用。”一位摄影爱好者举着相机不停地拍摄,“这些作品既有传统韵味,又有现代创意,真是太有特色了。”

  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

  除了展示传统制盐工艺,展区内还陈列着一系列盐制文创产品,让观众大开眼界。从实用的盐制清洁用品到精致的现代食用盐,从具有地方特色的盐呱呱到可爱的盐娃娃摆件,无不体现着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市民刘女士拿起一包盐制清洁用品仔细端详:“这个想法真不错,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能用到日常生活中,真是一举两得。”

  非遗传承焕发时代生机

  据了解,此次展会汇聚了定西市各地众多优秀的非遗文创产品与民间手工艺作品,涵盖雕刻、编织等多个领域。展会不仅为各地非遗项目搭建了交流平台,更让漳县古法制盐等千年技艺通过文创转化焕发新的生机。

  “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让传统技艺走出博物馆,走进寻常百姓家,这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和保护。”展会负责人表示。

  展会现场,观众们或驻足观赏,或认真聆听讲解,或与工作人员热情交流,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这场非遗盛宴,不仅展示了定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更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千年盐韵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完)

【编辑:杨娜】
中新观陇·我们的视角
 
政府厅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兰州市人民政府|教育厅|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应急厅|司法厅|交通运输厅
新闻媒体: 每日甘肃|兰州新闻网 |中国甘肃网 |中国兰州网 |甘肃经济日报|新华网甘肃频道|人民网甘肃视窗|中广网甘肃快讯|甘肃经济信息网|丝路明珠网
中新社分社: 安徽|北京|重庆|福建|甘肃|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香港|新疆|兵团|云南|浙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京ICP备202103428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