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0月23日电 (张婷 王炳智 楚妍霞)深秋的武威戈壁寒意渐浓,“陇电入浙”枢纽项目建设现场却热度不减。在民勤县浙能武威调峰火电机组工程现场,231米高的烟囱与201米高的冷却塔遥相呼应,构成戈壁上的工业地标;百余公里外的武威±800千伏换流站工地,钢筋骨架有序排布、施工车辆往来穿梭。两大重点工程同步推进,让武威作为“陇电入浙”能源枢纽的定位愈发清晰。
“陇电入浙”是国家“十四五”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工程起于甘肃武威、止于浙江绍兴,横跨六省区,线路总长2370公里,总投资约353亿元。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比过半。武威作为工程的“起点枢纽”,境内的换流站承担电力转换功能,调峰电站负责稳定输送保障,二者协同构建起区域能源协同输送的核心支撑体系。
作为“陇电入浙”特高压的“稳定器”,浙能武威能源2×1000兆瓦调峰火电机组工程是“陇电入浙”配套电源项目之一,主要致力于为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浙江提供有力的电源保证。
“项目总投资73亿元,设计年利用小时数4500小时,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90亿度。”浙能武威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项文杰介绍说,工程不仅能为电力远距离外送提供稳定调峰保障,还可为民勤县创造800个以上就业岗位,年上缴利税超2亿元。当前锅炉房钢结构已全部安装完毕,231米烟囱、201米冷却塔均已结顶,预计2025年11月实现厂用电倒送,2026年9月与“陇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同步投运,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利用小时4500小时,年发电量90亿度,年营业收入约24亿元,届时将有效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和劳动就业,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与浙能调峰电厂协同发力的,还有“陇电入浙”送端核心的武威±800千伏换流站。该换流站位于民勤县蔡旗镇野潴湾村,占地面积26.63公顷,是甘肃“沙戈荒”风光基地电力外送浙江的“关键转换器”。
“项目主体工程2025年3月14日开工,计划2027年4月投运,目前土建进度已达52%,全部混凝土建筑物、高端防火墙结构均已封顶,设备安装前期准备正同步开展。”国网特高压公司武威±800千伏换流站工程业主项目部专责巫航说。
据了解,该换流站总投资82.15亿元,采用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实现±800千伏电压与800万千瓦容量的“双八百”配置,钢结构总量达1.1万吨,可高效承接新能源电力并完成转换,助力清洁能源跨区域输送。
两大核心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统筹保障。武威市委、市政府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统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交通等部门力量,聚焦“织密枢纽网”需求,审批阶段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办理时限,土地供应中优先协调项目用地,水源保障上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同步完善周边道路、供电等配套设施,以“武威速度”和“武威温度”扫清建设障碍,确保核心工程按节点推进。
为进一步完善“陇电入浙”能源枢纽布局,近日,武威首个750千伏变电站——凉州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是甘肃首座沙漠地带750千伏变电站,规划新建变电站1座、新增变电容量3×210万千伏安、建设输电线路65.54公里,目前凉州北—武威换流站双回750千伏线路首基铁塔已在凉州区长城镇完成浇筑。工程建成后将支撑新能源、高铁牵引站及抽水蓄能电站接入,优化区域330千伏电网结构,为“陇电入浙”主通道补上“汇集支撑”的关键一环。
随着浙能武威调峰火电机组、武威±800千伏换流站、凉州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陆续投用,河西走廊的清洁能源与稳定电力将通过“陇电入浙”通道输送至浙江。作为工程的起点枢纽,武威将持续承担电力汇集、转换、稳送的功能,为东西部能源资源互补、区域电力系统优化提供支撑,推动“陇电入浙”工程逐步发挥实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