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观陇9月30日电 (戴文昌)敦煌李广杏、张掖制种玉米、平凉苹果,这些带着“陇原印记”的农产品,能否顺畅走出乡村,快递下乡是关键一环。陇原沟壑纵横、地貌各异、产业不同,快递下乡若照搬统一模式,难免水土不服。唯有立足各地实际,用差异化策略破解难题,方能让快递下乡成为乡村振兴的破局之道。
甘肃多地山大沟深,单靠快递企业单打独斗,难免陷入成本高、覆盖难困境,酒泉市采取“邮政+民营快递”抱团模式,依托邮政乡村网点,联合快递企业共享运力,彻底终结寄件跑20公里历史。瓜州针对蜜瓜种植分散的特点,在13个乡镇设“快递集散点”,通过“企业集中收件+邮政分片配送”,让蜜瓜运输时间缩短3天。
这种邮政搭台、多方唱戏模式,正是破解偏远地区物流难题的关键。
而快递下乡不能只做“工业品下乡”单向通道,更要成为“农产品上行”的桥梁。敦煌将快递与文旅融合,在景区设快递点,今年上半年绑定旅游订单寄出李广杏、葡萄干超8万件。张掖制种玉米、平凉静宁苹果等农产品,正是快递网络的延伸,让这些陇原好物得以走出大山,走进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快递服务好不好,民众感受最真切。敦煌月牙泉镇是旅游地,商户忙于经营无暇寄件,当地推出“流动快递车”,按时上门收件;平凉庄浪县针对老人取件不便实际,便与28个村级超市合作,把超市变成便民取件点;酒泉金塔县利用农闲时节,招募200余名民众兼职快递员,既降低企业成本,又给村民增加收入。
这些细节背后,是对“民生无小事”的践行,只有让快递服务贴近民众生活,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没有翻不过的山,只有找不对的方法。快递下乡没有“万能公式”,但有“通用逻辑”,只要立足地域特色、紧扣产业需求、聚焦民生痛点,坚持资源共享、双向流通、便民利民,才能让快递车真正跑通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让陇原好物走向全国,让乡村民众收获满满幸福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