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11日电 (李志斌 王彦博)在甘肃省漳县金钟镇西南部,坐落着一个以中药材种植为主要产业的村庄——大庄村。这片孕育着药材生机的土地上,却长期被一个难题困扰:生活用水无序排放、汛期排水不畅,冬季积水结冰更是给附近村民出行增添了困难。该问题不仅埋下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也让村庄“颜值”大打折扣。
“我们大庄村的这几条路,尤其是拉麻中学门前的这条穿村而过的主干道,横穿我们村的4个社,中间低两边高,活像条‘排水沟’。每到雨季,泥水混着生活垃圾漫过路面,车一碾溅得行人满身泥。”漳县金钟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县人大代表李爱文的话语中透露着些许的无奈。
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金钟镇人大主席团反复研判,这件关乎群众幸福的民生实事,被列入金钟镇2025年“122民主实事工程”项目。
彼时,全村5个自然社的道路两旁,掀起一场由群众全程参与的“治水修渠”行动,排水渠建设的宏伟蓝图,正顺着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群众民主议事的脉络快速推进。
李爱文第一个在人大代表工作室挂出了“122民主实事工程”建议征集箱,短短几天就收到30多条意见建议。李爱文把这些建议摊在村委会的长桌上,驻村帮扶队成员和镇村干部们围着看,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就这样,大庄村修建排水渠的“草图”渐渐有了模样。
如今,大庄村的排水渠成了乡亲们口中的“民心渠”。人大代表工作室的公示栏前,总围着不少村民——项目总开支、盖板采购数量、群众满意度评分,每一项都写得明明白白,谁都能看得真切。这些排水渠不但连起了民心士气,更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可感、可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