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9月8日电 (马艳)上午九点,凉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已是人来人往。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落在整洁明亮的地面上,办事群众或安静排队,或低声咨询,秩序井然。
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窗口”前,一家房地产企业的报建员高万需刚刚递交完材料,脸上写满了轻松。“以前办施工许可证要跑好几个部门,反复交材料、反复排队,现在一个窗口全搞定,还有工作人员全程指导,真的是省时又省心。”
这样的高效服务,是凉州区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软实力”,更是“竞争力”。凉州区重塑服务流程,把“企业跑”变成“数据跑”,把“群众问”变成“政府送”,用一次次实实在在的“减法”,换来市场活力的“加法”与高质量发展的“乘法”。
“现在通过工程审批改革,所有流程只需27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完成,真正感受到凉州区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为企业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中闽建(甘肃)国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周文竞感慨地说。在他身后,机器轰鸣,塔吊转动,项目正全速推进。
改变,源于凉州区大力推进的“全周期集成化”审批服务新模式。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与住建、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协同,将原先散落在不同部门、不同窗口的审批事项彻底整合。企业只需提交一次材料,就能完成从立项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申报。
凉州区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员杨韫瑜所在的服务窗口,如今已是“工程审批枢纽”,原来需要企业自行协调的供水、供电、燃气、通信等市政报装手续,现已全部纳入主流程,实行并联办理,材料共享、时限共压,企业不再需要一个个单位“敲门办理”。
“我们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中的堵点、难点,大胆探索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和数字赋能。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将原来市政公用服务单位,单项审批办理的市政报装审批,调整到项目审批主流程,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联办理。通过数据再造、部门协同,目前已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27个工作日,打造‘跑一次’政务服务新标杆。”凉州区住建局窗口工作人员杨韫瑜说。
为切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凉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与区市场监管局协同发力,推行就近办理模式。区市场监管局严格落实“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实施清单管理,及时修订办事指南,全面梳理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同时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下放审批权限,最大化推行“证照联办”,实现证照“即来即办”常态化。
凉州区市场监管局驻政务中心窗口首席代表杨永杰说:“我局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拓宽网上办事深度和广度,对涉及企业开办环节的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和税控设备申领实行‘一窗通办’。目前企业开办全流程压减至1个环节,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登记实现即来即办。同时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今年以来共减免公章刻制费用49.3万元。”
为进一步提高凉州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加快项目开(竣)工进度,凉州区探索对2025版11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进行再造。将前期中介服务、技术评估等环节全部纳入流程管理,实现全周期透明化、标准化,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审批节奏,提前准备,无缝衔接。
凉州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营商股负责人李忠虎说:“政务环境是观察营商环境的窗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是其中重要一环,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为有效破解项目建设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我区将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聚焦企业关切,推出系列创新举措,为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助力建筑许可领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当越来越多“便民、高效、规范、廉洁”的服务举措,日益精细的服务优化与监管创新,持续提升着凉州区营商环境的软实力,用审批之“减”换来发展之“增”,增的不仅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是企业对这座城市的信心与期待。(完)